销售旺季如何有效提高客单价

时间:2012-03-26 09:15  来源:网络资源

销售旺季如何有效提高客单价对于商家而言,顾客和商品是他们最关注的。顾客越多,往往意味着生意越好,营业额也随之“水涨船高”;相反,门庭冷落的卖场,营业额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并决定着商家的营业额呢?
  这里要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每个顾客的购买金额,行话称之为“提篮价”或“客单价”。
  除了顾客的多寡外,客单价的高与低也直接影响到一家门店、一个卖场的营业额。举个通俗的例子(见下表):
  A卖场,每天平均有8000个顾客到收银台结账(这是来客数),他们的人均购买金额是36元(这是客单价),那么一天的营业额就是36元/人×8000人=288,000元,一个月30天就能够做8,640,000的生意,假设公司毛利率为10%,公司盈利额为864,000元。
  而C卖场,平均每天也是8000个来客数,而他们的客单价是136元,那么这家店一个月的营业额就是32,640,000元,以同样的毛利率计算,公司一个月的毛利额高达3,264,000元。
  上面的两家卖场的比较,仅仅是就简单的数字而言,未包含随着业绩增长而随之增长的营运、管理、折旧成本等,但这里要引起注意的是,客单价是决定一家卖场营业额高低的一个关键因素。
  传统的销售旺季元旦、春节就要来了,在来客数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卖场的营业额,增加企业主的获利金额,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
  试想一下我们把目标设定为“让每个消费者多买10元商品”,并于春节前10天开始启动,每天来客数以1.4至1.6万人次计算,每人多买10元,营业额就是14000人×10元×10天=1,400,000元。这一百四十万的营业额,无需我们追加任何额外投入,不管是收银台、手推车、提篮还是工作人员,更不需要特别宣传或投入广告,如此可观的收入,谁不心动呢?那怎么做才能做到呢?
  如今很多零售企业时常搞鸡蛋超低价,拿青菜、白菜2角3角一斤赚人气,这都没错。但请在春节期间,让它们退居二线,不要在主通道或显要位置,摆放这些单价低、损耗高的商品。可以的话连海报也不上,那段期间,消费者是不会为了鸡蛋便宜5毛、青菜便宜5分跑来挤热闹,他们更关心过节的商品哪家卖场更多、更全。
  1、 做组合装商品,提高客单价
  选择年节商品组合,例如薯片配瓜子,把想买薯片或想买瓜子的顾客,都吸引到一起。顾客拿一包,却买了两样商品。而组合售价也一定大于单一商品的零售价格的累加。这时候,组合装的定价就很有学问了,不能是两个商品原来售价的简单相加,应当体现一定的组合优势,让消费者在觉得划算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客单价,也提升了营业额。
  2、 打破区域,错位陈列
  春节促销活动开始后,卖场里平均来客数都会有明显的增加,甚至还有成倍的增长,到处摩肩接踵,有时顾客要选一包瓜子,推来挤去,不是没法找到排面,就是发现货架上已空空如野或散落着几包残次品。这种情况下,顾客的购物兴致一定大打折扣,那我们的生意也流失了。
  经验告诉我们,越临近节气,热销商品的陈列越应向外扩张。利用非食品货架两端的陈列位置、落地位置来陈列巧克力、糖果、膨化食品等单价较高、毛利好的商品,而顾客选购这类商品时往往随意性很强,可买可不买,随处可见,随手可拿,那就带一两包回家,生意也就有了。但对经营者来讲,每个消费者都随手拿了,生意额的大小就完全不同了。
  3、 把高档高价位商品推上T型台
  元旦、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大城市里可能春节与平日渐渐没有了特别的差异,但在二级省市和内陆地区,每家每户平时舍不得买、舍不得吃的东西,到了年关,都被推上了舞台,备受瞩目。这时,经营者要从自己的获利点出发,将有价格优势(也就是有毛利)的商品,隆重推出在“T型台———主通道或货架最佳位置”上,慢慢引导消费者来买你为他们精心挑选的商品。曾经在一家合资公司,从过年前一个月开始,杂货、百货低于5元零售价的东西,不允许做促销,不允许做堆头,只能在排面上放正常陈列。可能这种方法过于极端。但回头想想,一年365天就那10来天的光景,如果我们还沉迷在低价位商品,那另外355天的生意怎么做?
  提升客单价的方法还很多,“让顾客多买10元”谈不上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对业绩的提升却意义深远。如何做到事半功倍是值得经营者,尤其是商品部、采购部下苦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