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2-06 08:20 来源:网络资源
虽然离超市打烊时间还有一小时,但理货员、运货员、清洁工已忙了起来。
离打烊还有50分钟,这家大型综合超市的鲜肉销售区内已没有服务人员。
离超市打烊时间还有不到一小时,导购人员已难觅踪迹,需要补充的货品堆放在货架旁,顾客过往很不方便。
这家超市闭店前只有少数收银台提供服务,顾客只能排队等待。
图片均由董如涛摄
9月14日晚9点,上海中原地产房地产经纪人张苏乘车赶往离家最近的欧尚超市。平时工作忙,周末又不休息,她只能把购物时间安排在下班之后、商家打烊之前。在上海,像张苏这样的“晚购族”并不在少数。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商场和超市服务的“最后一小时”均有不同程度地缩水,难以让“晚购族”满意。
现状 顾客难享不打折服务
9月21日晚9点半,记者来到长阳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临近“两节”,虽然距离闭店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但仍有不少顾客在店内选购商品。蔬菜区里,一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清理工作,破烂的菜叶被随手丢在地上。“今天的蔬菜都卖完了吗?”记者上前询问,她露出一副爱答不理的神情,并未作答。
水果区的称重台前,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值守,其他称重人员不见踪影。“最后两袋提子,4元一斤啦!”这位工作人员不仅负责称重,还要对剩余水果进行促销。一对中年夫妻闻声走过来,丈夫踩到了地面上的烂葡萄,脚下一滑,差点摔倒。
超市内,运货员、理货员、清洁工已经忙了起来。运货车挡在货架之间,顾客只能侧身通过;食品冷藏专柜的理货员因为够不到最上层,甚至直接站在了柜台上补货……工作人员如此无拘束,着实让顾客感受不到做“上帝”的感觉。很多人迅速买完所需物品,直奔收银台。
20多个收银台只有5个还在服务,等待结账的顾客已经排起了长队。一同排队的王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是附近小区的居民。超市闭店前,面包、蔬菜和水果一般都会打折,所以他经常过来逛逛。王老先生直言,临近闭店时间,超市的服务就跟不上了。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欧尚、卜蜂莲花、吉买盛、农工商超市等上海市内的大中型超市发现,他们在打烊前都出现了服务缩水情况:缩减收银人员、服务人员难觅踪影、提前清理卖场,等等。“匆匆赶了过去,发现专柜人员提前下班了,白跑了一趟,浪费时间。”“运货车一点也不避让,我们还得躲着走。”……消费者对此颇有微词。
原因 服务人员少且提前收工
10月12日晚,记者在闭店前赶到控江路上一家大型综合超市。走进鲜肉销售区,保鲜柜里的肉品已被收了起来。正忙着清洁台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超市对食品卫生的要求很高,他自己值守一大片区域,往往提前一个多小时就进行收尾工作。“消费旺季,晚上来买东西的顾客较多,但淡季时较少,所以我们不会留下所有服务人员。”
商场和超市在安排服务人员时,“客流量”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每天高峰时段,安排的服务人员较多;打烊之前顾客相对较少,安排的服务人员也较少。大中型超市是自选模式,一天下来会产生大量“孤儿商品”,整理这些商品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在闭店前进行清洁、补货等工作。忙于收尾工作的他们,难免顾此失彼,忽略了对顾客的服务。
造成服务缺失的另一个原因是“提前收工”。
酱菜销售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是厂家的员工,而非超市员工。超市员工“做一休一”,但她每天都需上班,所以下班时间比闭店时间早一个小时。卷烟专柜的工作人员称,根据超市要求,晚上9点半要结账,此后的半小时里她就不再向顾客销售卷烟了。记者还注意到,虽未正式下班,超市内值守工作人员已经开始聚在一起闲聊。不难看出,他们在思想上已经“下班”了。
提醒 为顾客站好最后一班岗
每一家超市的大门外,都明确标注着营业时间,这就相当于对消费者做出承诺。因此,只要是在营业时间内,超市就有义务为顾客站好最后一班岗,而顾客也有权利享受到不打折的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与大型超市相比,中型超市打烊前的服务相对好一些。10月23日晚,记者走访了江浦路附近的一家上海本土超市。这家超市的闭店时间为晚上9点30分。打烊前15分钟,逗留在超市内选购货品的顾客已不多,各货品区的工作人员均在整理、清点各自区域内的商品。但只要有顾客经过,他们就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先招呼顾客。看到记者在蔬菜区转悠,工作人员热情地向记者推荐剩余的几盒蔬菜,丝毫看不出任何着急下班的神情。当记者选好物品奔往结算柜台时,店内只剩四五名顾客了,各个货品区、柜台的“黄背心”工作人员仍坚守在各自岗位上。
对于当前超市打烊前存在的服务问题,业内专家表示,超市收尾工作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不妨将闭店时间提前,在营业结束后集中进行清洁、整理。超市内的有些专柜和档口由供应商管理,超市虽然无法决定其营业时间,但服务人员可提前将散装售卖的商品包装贴好价签后再下班。如此一来,可有效避免因服务缺失而造成企业形象受损。
记者手记
服务,一刻也不能放松
董茹涛
如果说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考验的是商家是否有攻坚克难的勇气;那么服务的“最后一小时”,考验的则是商家是否有始终如一的服务品质。
为吸引更多的顾客上门,每一家超市都在宣扬自身服务的周到和细致。热情礼貌的导购人员、干净整洁的购物环境、种类丰富的可选商品……超市开门营业之初,即使只有为数不多的顾客,他们也能享受到“上帝”般的优质服务。那么,同样作为顾客的“晚购族”却遇到了服务缩水问题,这说明了什么?超市明知收尾工作耗费时间较长,难免顾此失彼,却不适当增加留守的工作人员,说明超市没有真正把顾客放在第一位,没有做到对所有顾客一视同仁。这也暴露了超市管理上的不足。记者发现,工作人员扎堆闲聊、怠慢顾客时,并没有管理人员过来进行批评纠正。超市并没有严格执行检查、奖惩制度,确保工作人员站好最后一班岗。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较之“善始”,“克终”更难。美国著名营销专家乔伊·吉拉德根据经验总结出了“250定律”,即每位顾客后面大约有250位亲朋好友,一旦有一位顾客对你的产品或服务不满意,就有可能招致250位顾客的反感,而这250位顾客后面各自又有无数个亲朋好友。虽然大超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口碑效应,但绝不能因此而自满放松,必须时刻绷紧服务弦,决不可以任何理由降低服务品质。
零售行业的竞争,不仅是“最后一公里”的竞争,更是“最后一小时”的竞争。任何一家零售企业要想在发展路上走得更远、更长久,都应牢记:服务,一刻也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