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8-11 08:45 来源:网络资源
新京报:此前陆续关闭5家门店,是出于哪些原因的考虑?
严肃:之前家得宝在中国的管理重点太分散,没有在核心市场做深入开发。散兵作战导致提供后续的支撑服务、整体采购集合都比较困难。
看一个店面是否合适开建材超市,要看周围是否有家居商圈,看消费者进出是否方便、停车位够不够,看这个店的地理位置是否适合小的区隔市场,还要看租金因素等。这些原因造成了我们一些店的关闭。
我们相当于先买了一张“门票”进入中国,然后发现不合适再进行调整。现在看清了中国客户需要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服务。未来我们整体上对服务的投入会加强,例如对客户装修需求分析更透彻,对整体装修过程的监控更严格。
新京报:与传统大卖场比较,家得宝有没有价格优势?
严肃:价格优势要看哪一个商品类别。目前建材超市采购量还不大,还做不到跟厂家直购。随着建材超市规模的扩大,我们会逐渐多地跟品牌厂商去签约,由生产厂家的大客户团队直接为我们服务,这样进货价就会跟代理商一样甚至更低。
新京报:未来还会不会在北京开店?
严肃:我们会寻找机会回到北京市场。目前还在研究业务模式的转型,还没到选址阶段。暂时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短期内(通常是指一年期)还没有开新店的计划。但在合适的时机我们一定会推出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模式,更贴近客户的需求。
不可能把外国的模式直接搬到中国
新京报:2011年上半年,百安居的业绩如何?
陆维克(百安居华北区总经理):百安居的销售分为零售和装潢中心两部分。零售上半年销售业绩不错的,装潢中心这一块则没有预计的那么乐观,跟市场低迷有关,与竞争对手情况差不多。我们店里60%的顾客通过超市选购,40%的消费者通过装潢中心来购买和装修。
新京报:您怎样解读洋超市关店这一现象?
陆维克:家得宝、乐华梅兰的关店是需要注意的讯号。关店可能是因为没有完全融入中国市场,没有对中国消费者的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而把外国的经营模式直接搬到中国。我们不可能把在英国法国的模式直接搬到中国,我们现在在中国的模式应该说是一种适应中国市场的综合模式。
新京报:百安居在中国的竞争战略是什么?
陆维克:在战略上来说呢,首先要把我们的自有品牌介绍到中国来。第二点保证我们产品有好的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这是我们相对于传统市场的优势。而相对摊位制来说,虽然我们的价格不存在优势,但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是没问题的。百安居的价格战略是,保证同等质量同等品牌的产品跟竞争对手一样的价格,甚至更低。
新京报:将不同档次的产品混在一起销售,不利于消费者选购吗?
陆维克:在中国,大家对品牌非常敏感,我们也做过一些尝试,把知名品牌摆在显著位置,结果供应商和顾客都更满意。我们会把商场改造得更适合顾客选购,让不同档次的品牌进行分类展示,让顾客更方便选择。
■ 业内说法
外企超市难解本土家装难题
●林周勇,科宝品牌全国总经理
首先大型建材超市是在国外成熟市场的运营模式,精装修房需要的只是来自局部的改造和更换,而在我们国内装修市场为大量毛坯房。同时国外消费者已经养成装修DIY的习惯,而这在我国也还很不成熟,要实现业主自己DIY装修还需要等上3-5年。
其次,家居建材超市类超市的陈列方式也存在问题,对于我国的消费者而言,大家对于装修和家居并没有成熟概念,而是需要大卖场或者家居体验馆提供体验环境,而建材超市的仓储式陈列没有办法解决体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