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8-14 09:33 来源:网络资源
此外,永辉建立起一批自营和合作结合的养殖与蔬果生产基地,并在全国建立了远程采购体系。它还投入大笔资金支持农业,以“订单农业”等各种形式,使各地的农产品通过永辉的销售网络进入市场,保证采购成本达到最低。
生鲜的保鲜期比较短,因此生鲜的损耗也是所有商品中最高的。永辉降低损耗的办法是,根据销售情况,随时理货。
比如在很多超市里,冷冻肉是一天摆放一次,而在永辉,每2小时,理货员就要补一次货,甚至是随时补货。每一种生鲜商品不会一次摆放很多,如猪排骨,一次就摆放5块左右,然后根据销售状态,现卖现补。
通过集中管理和陈列,永辉在北京店生鲜产品的损耗只有3%左右,而许多超市甚至会达到20%。损耗的降低可以进一步降低商品的成本,使生鲜商品比集贸市场的更为便宜。
另外,永辉的密集布点也能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有效地降低损耗和物流成本。
永辉还建立了生鲜物流配送中心,改变了以前农户直接面对永辉卖场模式。现在都是农户直接将货物交予配送中心,然后配送中心统一向永辉卖场配货。这样,永辉的配送车队一天的配送频率可以达到3次之多,由于送货频率较高,某一单品一次送好几家店,能很快被消化掉,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这些竞争力在毛利率等财务指标也能体现出来,同时,永辉超市的资产周转率明显高于同行。公司不仅实现了高毛利,还实现了“厚利多销”。
新华都:20%的毛利率哪里来?
2010年,新华都营业收入43.64亿元,同比增长40.95%;实现利润总额8247万元,同比增长14.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20万元,同比增长26.0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526万元,同比增长25.23%。营收增长明显快于净利润增长,公司费用增长过快,年报显示,公司的三项费用2010年同比增长了50.78%,高于同行。
根据测算,近几年公司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超市门店的快速扩张,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随连锁超市面积扩大而增长。由此可见,未来数年超市的外延式扩张仍将是驱动公司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异地收购门店是新华都扩张的一个特点,2010年3月,新华都抛出了上市两年半以来的第一个增发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606万元,欲在福建、广东、贵州等地以租赁店面的形式开设38家连锁超市和3家百货。
但这种扩张模式的症结在于租赁店面常常不能到位。2010年中报显示,新华都原计划开设的6家超市,均因为“原物业无法交付”,而导致项目变更实施地点,并减少连锁超市发展项目投资资金754万元。
数据显示,新华都内生能力也较强。2010年,新华都实现营业总收入436419.15万元,比2009年增长了40.95%,售销毛利率也从2009年的18.93%提升到了2010年的20.07%。
但是,新华都总部统采比例45%,低于同行业60%~70%的水平。且公司多数产品通过向省级或市级采购,直采比例偏低,这些都制约了毛利率提升空间。零博售业新锐挑战:管利润摊理薄,资在本效率线下降。
那么,公司如此高的毛利从何而来呢?公司对此解释说,其综合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消费和零售行业的景气度明显回升以及CPI的影响;二是发挥规模优势,加大对供应链的优化整合,降低成本,提升了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