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企500强出炉零售业仍整体偏弱

时间:2011-09-03 08:07  来源:网络资源

   8月25日,素有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晴雨表”之称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京正式发布。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10年民企500强的产业构成依然延续了往年的格局,近80%的企业仍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承载“活流通、促内需”重任的零售业在第三产业阵营中又明显薄弱。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刻不容缓。

零售整体不足

    尽管由于参选机制和统计口径的原因,有一些民营零售企业落单了,但这也很难掩盖零售行业整体偏弱的事实。
    据全国工商联“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指出,2010年民企500强共覆盖31个行业,其中,入围企业数量位居前5位的除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建筑业、电气机械及器材、线缆制造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综合类外,批发和零售业也在其中。
    但经过梳理,中国商报记者却发现,尽管批发和零售业入围企业数量52家,数量仅次于黑色金属冶炼(64家)和建筑业(58家);营业总收入高达7800亿元,也只仅次于黑色金属冶炼的11402亿元,但税后净利润却只有217亿,在前5的行业中仅比建筑业稍高。
    全国工商联的分析报告也指出,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净利率要远远低于民营企业500强10%的平均水平,只有2.77%,仅比净利率垫底的建筑业的2.73%稍高。
    而且,记者还发现,在这52家入围的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当中,如果剔除搞石油、钢铁、汽车、天然气和煤炭等的批发企业外,真正的零售企业则只有12家。而除了苏宁、三胞、物美、文峰、金鹰国际以及银泰百货等5家排名稍微靠前外,其他均在200强之后了。
    另外,对比去年9月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和今年5月份发布的“中国零售百强”来看,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在110亿元,中国零售百强中能入围的零售企业也只有40家。
    零售企业的整体实力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显然与零售企业所承担的“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的重任明显不符。如何发展,可能不仅仅零售企业,同时有关政府部门也都需要思考。

民企瓶颈不少

    对比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零售百强三份榜单,不难发现,即便就在整体实力偏弱的零售企业,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仍然占据非常强势的地位。尽管近年来民企发展势头也很猛。
    作为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民营零售业应该有更好的发展未来。
    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欧阳晓明称,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大型民企当前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全国工商联此前对民企500强的调研显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显著降低,而不像前两年被视为“主要困难”,但在调研中,71.6%的企业将“原材料成本上涨”视为2010年影响发展的首要因素。
    调研还显示,民企进军垄断行业的障碍,仍未清除。“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的颁布,大型民营企业投资意愿增强,但土地使用限制、行业准入壁垒、项目审批难等因素对不少企业影响较大,民企希望真正享有平等的投资机会,期待政策的具体落实。”
    不过,融资难,并没有被视为民企500强面临的巨大挑战。
    但对于零售企业而言,似乎境况就大不一样了。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零售业中的三大业态百货、超市和家电专卖店,上市总数才29家,更多的零售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来源于银行贷款。但由于零售企业固定资产太少,缺少抵押物,真正银行贷款仅仅只有10%,更多的还是靠自身融资。钱,仍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首要难题。
    尤其在房租成本、人力成本飞涨的当下,尽管国有或者是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但有很多国有企业占据了很多自有物业的有利条件,面临的困境自然又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