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主推生鲜超市 市民仍盼临时菜摊(2)

时间:2011-10-10 08:08  来源:网络资源

农贸市场经营成本高

“篆新农贸市场刚建好,我就进来了。”在篆新农贸市场卖豆腐的郭女士告诉春城晚报记者,刚搬来的时候,每个月的房租700~800元,按所卖种类区分上税,她经营的豆制品每个月要上50~60元的税。

渐渐的,篆新农贸市场人气越来越旺,各种成本不断上涨,“房租涨到1500元/月,税款200元/月,卫生费每年900元。一袋3块的豆腐利润就是5角,但是仅房租、水、电、卫生、税等经营成本一天就要100~200元。每天的营业额仅1000块,除去进货成本,利润所剩无几啊。”郭女士说。

流动菜贩只能打游击战

当然在如此热闹的菜市场还有一拨属于“名不正、言不顺”的流动菜贩,他们每天都在担心被城管等部门“抓到”,只好不停打游击。

地上铺着一张油布,上面摆放一堆堆整齐的小白菜,“是我们自己种的,新鲜,价格又便宜。”在篆新农贸市场前门摆摊的一位大姐对记者说,由于里面的摊位费太贵,每天几乎要收70~80元的费用,她一背篓的菜一天还卖不到70块。

“一天纯利润才有100多块,租不起高价摊位。”自己开微型车来卖菜的小李在一旁插话。

买菜难

买菜就当锻炼身体

自从莲花池附近的农贸市场拆了以后,家住附近的周先生和老伴每天早上都要坐5个站的公交车到虹山路上的农贸市场买菜。因为占用了早上锻炼身体的时间,现在都是去的时候走路,回来的时候坐公交车,“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家住学府路的刘奶奶同样对记者说,以前还有苏家塘菜市场,自从这个菜市场拆了以后,她现在每天早上8点出门,转两趟车才能到篆新农贸市场买菜。“我不会骑车,买完菜都11点了。”

据记者了解,因原来的农贸市场绝大多数分布在主城区人口密集区域,辐射的住宅区众多,因此,拉长路线买菜的现象存在于昆明市多个区域。

市民变身囤菜族

家住梁源三期的王女士说:“以前家里临时来客人,出门100米不到就能买到菜,现在家里来客人要提前一天‘预约’,不然不好买菜。”王女士指着面前即将建成的高楼告诉记者,原来的梁源农贸市场就在那个位置。现在王女士只能先走200米乘62路车,到华夏中专站下车后再走300米到白马农贸市场买菜。

秋苑小区的胡女士表示,虽然自己住的小区旁边也有不少小型农贸市场,但是菜品较少,只能满足基本要求,但如果想换换口味,或者家里来了朋友、亲戚,那必须开车去别处买。为此,去年家里换了一台大冰箱,一周去一次大型农贸市场买很多菜和水果囤在冰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