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1-21 08:45 来源:网络资源
广东项目难产
尽管,2010年初,已有美国最大的奥特莱斯运营商西蒙地产集团(Simon Property Group)对中国市场持悲观预期,黯然撤退。
但至少表面看起来,中国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建设热潮没有丝毫退却。北京的地产商首创置业宣称,未来5至10年,将在国内建立30家“芭蕾雨”奥特莱斯项目。上海百联集团也透露每年将新增2家奥特莱斯,到2014年形成10家奥特莱斯的中国布局。
不过,凡此项目更多是停留在“浮出水面”。以广东市场为例,原计划于今、明年开业的四大项目均是迟迟难产。接近广州友谊的知情人士(要求匿名)告诉南都记者,近期,广州政府对番禺商圈进行重新规划,而拟建“长隆友谊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的地块恰好位于“规划中的南站商圈”,业主认为该地皮现在更适合建城市综合体,而不是奥特莱斯购物中心,项目因此搁浅。
而首创置业在三水启动的“芭蕾雨”奥特莱斯项目由来已久,但至今仍未面世。
佛山顺联国际投建的奥特莱斯今年5月就进入招商阶段,迄今“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未确定何时开业。”顺联国际策划副总监叶辉宇坦言。广州南沙的奥特莱斯项目则更不靠谱,目前还仅是“前期规划”阶段。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局势变化已是显而易见—中国奥特莱斯的开发商开始急踩刹车,节奏放缓。这些“弄潮儿”最终能改观中国奥特莱斯商业业态的粗陋印象吗?业界拭目以待。
业界观点
昭邑零售商业咨询首席分析师刘晖
奥特莱斯营运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开发商缺乏强势资源的支持与管理,在品牌招商上缺乏优势,拿不到众多的一线国际奢侈品牌,也拿不到有竞争力的折扣,因此无法赢得市场。
燕莎奥特莱斯开创者万文英
奥特莱斯的模式核心是“买断经营”,经营成败的关键是“买手水平”。遗憾的是,超市人才有沃尔玛、家乐福来输送,百货人才有中国本土百货公司自主培育,惟独奥特莱斯的人才市场,一片空白。
国信证券零售业分析师孙菲菲
目前中国以奥特莱斯命名的商场大约有400家左右,但多数经营困难。
关于奥特莱斯
“奥特莱斯”是英文OUTLETS的中文直译,意为“出口、出路、排出口”,在国际零售商业中,专指由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旧款新货商品的商店,因此也被称为“名牌直销购物中心”。运营模式的核心是“买断制”,盈利的核心是加速资金和商品周转率,缩短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