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1-24 13:19 来源:网络资源
王填的八年呼吁奔走
2003年,即使步步高仍只居湖南省一隅,甚至连省城长沙都未进入,但创始人王填对“狼性”十足的外资零售巨头已有强烈的危机感。这一年,他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直指外资零售巨头在享受超国民待遇。一份名为“流通秩序和商业立法”的议案,王填迈开了在呼吁商业立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的脚步。
2004年,是中国加入WTO承诺的对外资完全开放零售业的年份,也是步步高第一次与外资零售巨头短兵相接。这一年的8月,步步高空降长沙,第一次与同在东塘商圈建设的沃尔玛短兵相接。彼时,外资零售巨头重点进攻的对象主要是一线城市和商业气氛较浓的二三线城市,一直以“立足中小城市,致力区域领先”为口号的步步高,此前一直与外资未有直接对抗。
2005年的两会上,王填又提出“商业大店法”议案。这次两会,当时履新商务部长的薄熙来,恰好坐在他前排。借天时地利人和,王填将议案亲自递至薄熙来手中,外带一封洋洋千字的议信,薄熙来当时即郑重表示“回去好好研究”。这份议案,王填开创了自费聘请专家制订议案先例。
王填直指,一大批没有拿到中国政府颁发的开店牌照的外资超市,在WTO约定未到开放时间城市违规开店,政府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在规定的保护期内,本土零售企业能够拥有发展的时间和机会。这也是他力推《商业大店法》的初衷。
彼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也建议,应该建立一部旨在规范零售全面开放之后,推动零售业尤其是大型商业店铺健康有序发展的法律
漫长的八年时间滑过,被王填寄予厚望的《商业大店法》始终未能面世,而相关的商业立法也没能出台。裴亮告诉网易财经,事实上,商务部在与连锁协会的沟通中,表示一直都在推进相关的商业立法出台,但是并未摆在最重要的几项议程当中,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等待。
不过,让王填以及其他内资零售同行们感到高兴的是,外资“优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他们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
发展与转型
在外资跑马圈地正凶的“狼来”时代,内资零售企业转型多元化发展进行对抗,已经成为共识。今年的三季报显示,步步高拥有百货业态门店17家,在营收占比在20%以上。
陈志强表示,“大卖场已经同质化严重了,竞争走向白热化,而购物广场正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企业必须加快发展进程”。
步步高转型多元化同样由湘潭地区开始。2001年,其百货业态第一店——湘潭购物广场开业。2009年这家第一店关门改造。彼时,王填指着尘土飞扬的改造现场,放言“用不了多久,这里将崛起湖南最大的城市商业Mall”。湘潭购物广场改造后面积达到12万平米,“步步高广场”这一新的名称则完全去除此前的区域化色彩。
王填现在则表示,在未来5至8年,步步高将投资60个亿完成10大城市综合体项目。而在今年,步步高旗下的“阿米巴”便利店也已成立事业部进行扩张。
“多元化发展策略我还是比较认同的”,中国连锁协会秘书长裴亮对步步高如今的多业态发展如是评价。他说,如果要跟外资企业单独拼大卖场业态,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大卖场是最复杂的零售业态,本土的企业长期来看难以和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之类的巨头相抗衡。
不过,裴亮还表示,目前大部分外资零售企业是亏钱的,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种“假象”。类似沃尔玛这样的外资企业,往往在前期投入巨大。“这为它们跨区域的扩张、大面积复制门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部分内资企业,往往因为前期投入不够,导致后台系统、物流体系无法支持跨区域发展,遇到瓶颈”。
多位零售企业高管向网易财经表示,国外的零售发展已经一百多年,而国内真正的现代化零售业态起步不过二十余年的时间,“请给本土零售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