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05 08:22 来源:网络资源
此前,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苏宁经营一家10000平方米的门店能盈利,经营一家1000平方米的店要盈利比较难。
但苏宁、国美不会放弃。这是苏宁未来10年3500家门店的组成部分。国美几天前特意给各地分公司松绑——2012年,分公司可用永乐、大中两个品牌异地交叉开店。
腾达恐将面临更大压力。不过,它也在酝酿新计划:一方面,2012年,南昌店数将增至2个;另一方面,计划2012年走出江西,到浙江、湖北、安徽跑马圈地。
舒声透露,腾达正在洽购浙江金华一个拥有20多家门店的电器经销商。
快速扩张的隐忧
浙江金华的电器经销商,距离江苏另一地头蛇江苏汇银更近,为什么不愿卖给汇银呢?
要知道,江苏汇银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立足于乡镇市场的电器连锁商,2010年3月登陆香港主板,年销售收入约50亿元。
苏宁电器一位地方高层说,地方渠道的坚持很难长远,一旦苏宁、国美在当地的物流搭建好,将很快会以规模打败它们,过去几年,地方渠道一直处于被整合、收编过程中。
舒声回应时称:“就看它是想卖给一家已上市的公司,还是一家准备上市的公司。它卖给我们,可以拿到我们的股份。”
看来,腾达正在准备上市。舒声坦陈,区域连锁如果不去上市,未来将很难与苏宁、国美进行抗争。腾达现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店,正是要加快规模化速度。
“我们可以21天,把毛坯房开成一家门店,别人说‘深圳速度’,我们是‘深圳速度’他爹。”他说。
但这传递的生存危机信息似乎大过生存机会。事实上,腾达也曾有被收编的可能。2009年,汇银曾向它抛出并购绣球,但被它拒绝了。
但是,疯狂开店就像搏杀游戏,因为规模化蕴涵着许多风险。它让人不禁想起当年永乐与国美、苏宁竞争,当它拼命开店、接连并购后,迎来的却是被拖垮局面,最终被国美并购。
快速扩张必然带来隐忧。目前腾达在三四级市场、一二级市场的老门店业绩都在增长,但一些新店的销售“与理想有距离”。
不过,即使上不了市,区域连锁还可以投靠厂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区域连锁与厂家专卖店存在着竞合关系,在乡镇市场是硬币的两面。
近年,美的、格力、海尔专卖店在江西发展很快。舒声估计,每个品牌在全省的专卖店约20家。“美的、海尔在三四级市场的40多家店,都是我们帮它们开的。”
由于三四级市场的消费需求正在上升,渐渐接受冰箱、洗衣机等产品,一个家庭多台彩电、空调也越来越普遍。所以,腾达今年“十一”黄金周的销售收入仍然同比增长27%。而腾达在江西本土的对手“四平电器”也在发展。
基于共同的处境,腾达的老板与武汉工贸、湖南通程等区域连锁商之间也多有走动。
上述苏宁人士坦陈,在区域市场,那些已初步连锁化的地方渠道,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竞争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