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1-17 08:05 来源:网络资源
从CNNIC的数据来看,随着网购人群的逐年成长,18~24岁年龄段的群体占比逐渐降低,而25岁之后的年龄段将有所增加,表明网购的趋势已经开始向全民化发展。从经济收入指标来看,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群体占比达到近20%,表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的占比也在逐渐提升。
但是从国内B2C市场份额来看,网络购物行业市场集中度较强,进入门槛初步显现。不计算淘宝商城在内,独立B2C的市场份额中,京东商城以37.8%遥遥领先。B2C行业集中度分成两极趋势,一方面平台类B2C网站集中度增加,另一方面垂直类B2C网站将形成一定程度的长尾。这说明垂直类B2C只要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依然会有较快的增长和较好的发展空间。
“农超对接”下的新业态生鲜超市
2008年12月,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超市将会逐步取代农贸市场成为中国城市生鲜流通和经营的主渠道,生鲜运营的创新业态也将有效突破中国现有的流通体制。
从中国超市企业目前的采购渠道来看,42%的连锁零售企业以批发市场为主要采购渠道,16%的企业以固定基地为主要采购渠道,42%的企业从以上两个渠道采购的比例相当。未来当真正实现“农超对接”之后,专门的生鲜超市不失为一种好的模式,庞大的市场潜力使得生鲜超市被称为“蓝海”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生鲜超市发展的最重要制约条件在于冷链运输的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表明,国内超市在低温冷库、低温运输、低温加工、低温销售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以低温运输为例,由于冷藏车辆投入成本较大,目前连锁企业基本依赖于社会冷藏运输资源。我国汽车冷藏运输装备极度缺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比例的0.3%,并且大多数是比较简陋的改装车,铁路冷藏车辆占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的2%。大量生鲜品的流通方式处于“两头冷、中间断”的状况(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由于经济的发展,很难找到所谓的夕阳业态,可以说各有机会各有威胁,但机会的孰优孰劣还是比较明显的,传统零售业态应当将目光转向三线城市,而网购和生鲜超市则是零售投资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