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4-12 13:08 来源:网络资源
对于电子商务,面对苏宁、国美等传统数码卖场在互联网上的雄心勃勃,五星电器CEO王建的态度所传达的是相对谨慎,他曾表示,“(在电子商务方面)百思买中国有统一的部署,作为中国战略的一部分。目前,五星电器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实体店上。”
对于与新七天电器网的合作,百思买给外界的回馈则是:这是百思买探索网络销售渠道的第一步,虽然现在还只是试水而且规模很小,但这些行为都有利于我们收集市场和消费者的信息,对未来的品牌策划将会非常有用。
而曾经负责五星电器电商筹划的人士则表示,百思买在退出中国后再欲以电商回归,困难重重。
上述人士强调,五星电器目前由百思买百分百控股,已然是一家外资企业,若涉足电商首先面对的即是政策门槛,而对百思买而言,其在中国目前没有一只足够成熟的电商团队,暂时没有能力自行运作在线的B2C平台,这与国美、苏宁相比差距显著。
百思买返场中国或被无限期拖延
去年百思买全面退出中国时,在上海总部最终仅留下一个发展部门,其工作重点之一正是分析市场和制定运营战略。这个结局让人想起百思买在中国的开端。
2003年,百思买就在中国上海设立了办事处。这家全美最大的电子消费品零售商,并没有匆忙的攻城略地,而是花费三年之久研究中国市场。2006年,百思买开出上海徐家汇旗舰店。
进入中国五年后,直至退出的2011年,百思买的扩张速度相比本土的苏宁、国美堪比“龟速”,全部仅有9家门店,其中6家位于上海。
百思买在退出后,将其在中国的剩余资产及业务全部交予五星电器。五星电器成立于1998年12月,2006年被百思买收购,成为旗下全资子公司。
彼时,宋大卫向外界坦承,2006年百思买进入中国,当时的想法是用美国的模式来运作,然后尽可能地本土化。根据百思买的模式,销售人员、展示陈列、营运等一系列费用都由百思买自身承担,这种模式给消费者提供了很好的购物体验,但百思买付出了太高的成本。
据宋大卫介绍,通过5年的实践,百思买认为其自有品牌的大店模式目前在中国行不通。
在退出中国一段时间后,百思买重返中国的时间表被定在2011年12月底,曾经流传的一个重返计划是,其将利用电子商务+上海两家实体门店的方式,在前述时点回归中国。
现在看来,上述的时间表正在被无限期拖延。
计划于去年年底即重新开门见客的上海徐家汇旗舰店仍旧大门紧闭,空余bestbuy的店牌;而另一家中山公园门店物业,则刚刚被业主嫁作美国家具商Ashley做店址,目前处在紧锣密鼓的开业筹备期。
百思买亚太区前任总裁唐思杰,曾数次感叹“价格!价格!价格!”,在其眼中,这成为百思买败走中国的关键。
无论是唐思杰或是宋大卫,亦或是五星电器CEO王建,都提及百思买相比国美、苏宁承受的巨大扩张成本,及其靠赚取差价的“体验式”大店模式,都在中国难以存续。
而关注零售的咨询公司Kantar Retail人士则向网易财经坦承,相比国美、苏宁等本土零售商,百思买在中国返场艰难,这是由其商业模式本质决定的。而目前从中国电器零售市场格局来看,百思买已经离开其关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