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大卖场便利店夹击 长沙中小超市生存难(2)

时间:2012-05-30 08:04  来源:网络资源

  市民印象

  “店面庞大、环境舒适、货物齐全、质量可靠”,是长沙白领刘静对大超市的直观印象,这个80后一有时间就喜欢拉着男友来逛超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除了购物,超市附近的影院、餐饮等休闲娱乐场所,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吸引力。”

  连锁便利店
  深耕社区打造“蚂蚁雄兵”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长沙超市零售业可以用“巨鳄角力、鱼虾惶惶”来描述。

  在沃尔玛、家乐福等洋品牌与步步高、友阿等本土大品牌的联合挤压下,长沙不少中小型超市慢慢没落。不过,隐于社区、城郊的小便利店却似乎呈现另一番景象:兴盛、千惠、锦和、姗姗等便利店遍地开花。尹元元教授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长沙市各社区及城郊开设的便利店已达3万多家。

  “虽然大超市产品齐全,要去一趟却很不方便,而位于社区的便利超市反而成了市民的首选。别人做大,我来做小。”兴盛创始人岳立华说,兴盛只做面积30-80平方米的便利超市。”从2006年进驻长沙,6年内,兴盛超市加盟店已达千家。

  市民印象

  在市民王珊印象中,便利店俨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利店的商品比大超市和大卖场也要便宜一些。而业内的共识是,以一篮子商品为考量标准,便利超市的价钱稍高于大卖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错觉”?王林教授解释,便利店主要盯准本商圈的主流消费群体,对他们最关注、最敏感的商品,通过营造超低价现象来实现客流量的提升。

  市场观察
  “大”、“小”分天下
  为何“中”出局

  “小鱼没被吃掉,反而是中鱼被大鱼和小鱼一起吞掉或蚕食”,这是零售业市场出现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对此, 湖南商学院管理学博士后唐红涛一语中的:大超市规模大、品种齐全、配套先进,重点锁定慢生活人群,能满足顾客一站式购物需要;而便利店则通过售卖味精、香烟、啤酒、毛巾、香皂等日常生活用品,深耕社区终端,积少成多,将快生活人群稳稳收入囊中。而居于二者之间的中型或中小型超市反而显得没有鲜明优势了。

  一面是大象傲立,一面是“蚂蚁雄兵”,遭遇大超市、便利店的东西夹击,中小型超市的命运是否真如谭文所预言,即将面临灭顶之灾吗?

  对此,唐红涛毫不忌讳地表示,在中国本土能够与综合商超过招的,目前就只有两类力量可行:一是品类产品专卖店,如专做家电的国美苏宁等;还有一类就是社区便利超市。言下之意,中小型超市终将失去生存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