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洋华堂:精细化管理 提升卖场价值(2)

时间:2012-05-31 09:17  来源:网络资源

  营造舒适而科学的购物环境

  零售业的考核指标是坪效,即每平方米收入。要把每一平方米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一方面得降低损耗,另一方面则是增加销售。伊藤洋华堂的办法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舒适而科学的购物环境。

  伊藤的商品不根据品牌的类别做简单的摆放,而是还原生活场景,根据产品功能的相关性,将商品周全地陈列出来。在其他超市,可能需要跨几个功能区去购买的商品,伊藤这里可以一处购齐。

  这种陈设方式的选择源于对顾客消费习惯的分析。

  伊藤洋华堂的每家店都不是简单照搬的模式,而是会研究每家店所在商圈的人群特征,在商品结构和销售方式做调整。

  显得夸张的是,为了不断调整适应度,以满足顾客的舒适度和新鲜感,伊藤每年要进行两次或大或小的改造翻新。广报室主任赵梦红说:“有的改造投入甚至比得上开一家新店。”

  借助POS系统信息实现精细化管理

  伊藤还有一个偏执狂的特点,那就是,它几乎把情报信息研究写到公司章程里。

  在所有伊藤高层的办公室里,毫无例外都张贴着地图,比如成都市城区地图、成都市地铁路线规划示意图、成都市购物中心规划分布示意图、成都市田园城市概念规划图、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图等。它是成都第一个想到购买天气预报的零售公司。华堂规定每家店铺都必须根据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调整商品陈列。

  三枝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华堂摸清顾客需求,比竞争对手更快一步对市场做出反应。

  更重要的分析数据来自POS系统,华堂借助它来预测每种商品的销售趋势。伊藤洋华堂在日本就很重视单品管理。收银机每两个小时把单品销售信息反映在数据库中,相关人员可以根据POS系统反映的信息精确计算进货量和种类,最大限度降低损耗,尽可能减少断货情况。

  成都的伊藤洋华堂则在总部的基础之上强化了单品管理策略。三枝要求每一个单品负责人给自己定目标,设定“万元目标”、“两万目标”等等,再在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提升每件商品的最大销量,从而提升整体销售额。它根据顾客需求做出的调整甚至可以精细到时段。

  类似的思维体现在伊藤的每个管理细节中。它用生鲜带动超市,再用超市拉动商场销售。它自己形成了一套经验,根据以往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到底是肉块好卖还是肉馅好卖,是500克好卖,还是200克好卖,再让营业员精确下单,并根据当时销售情况及时调整订单。

  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牛海鹏认为,细致到每件商品的管理虽然相对复杂,但也更能够促进销售。这也是日本零售企业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