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6-02 08:10 来源:网络资源
西单地铁口亚马逊体验柜台引得路人驻足。
一系列的事实似乎给外界一个印象:外资电商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难成大气。尤其在国内本土电商一波高过一波的价格战、融资战、广告战背后,外资电商几乎已被市场冷落。但实际上,外资电商在中国市场都保持了自有的节奏,按自身的既定战略和运作逻辑,不慌不忙,不看竞争对手,只看前方。
在天猫网购、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掀起中国电商的价格战时,被冷落在侧的外资电商其实并未闲着。
亚马逊中国CEO王汉华日前表态,将发动降幅超30%的促销活动,“亚马逊绝不会主动发动价格战,但是如果有人发动价格战,我们会毫不迟疑地跟进。”联系起今年初以来亚马逊中国铺天盖地的加速推广和物流扩张,麦德龙、沃尔玛、新蛋中国等电商战略的集体推进,业界认为,外资电商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的“反攻”。
在外资电商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和模式运作下,国内本土电商暂时的领先能否笑到最后呢?
“赔钱赚吆喝”VS“轻价格重体验”
无论早前C2C的全球最大品牌eBay在国内被淘宝打败;B2B领域阿里巴巴一家独大,还是B2C领域前十排名国内本土电商占据主要的7个席位,能拿来一说的似乎只有亚马逊中国。但数年来似乎一直难逃被当当、天猫、京东压着打的宿命;沃尔玛自身的山姆会员店电商业务进展平平,有赖于收购控股的1号店跻身前十;美国新蛋商城今年一季度B2C排名更是成为惟一负增长的电商并跌出前十;日本电商行业巨头乐天与百度合资的乐酷天也遭亏损关闭。
一系列的事实似乎给外界一个印象:外资电商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难成大气。尤其在国内本土电商一波高过一波的价格战、融资战、广告战背后,外资电商几乎已被市场冷落。众所周知,在传统零售超市领域,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乐购等外资零售企业主导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占据主要的优势地位。
为什么外资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电商业态上,外资遭遇了很多的绊脚石,主要还是国内电商的竞争模式让外资们“完全摸不着北”。
第一大绊脚石就是国内本土电商的“赔钱赚吆喝”模式。新蛋网总裁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电商常采用“赔本赚吆喝”模式,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以上市为目的,因此持续依靠资本驱动的价格战来换取流量和销售。但作为外资电商企业,大多已为上市公司,中国“赔本赚吆喝”的培育市场方式很难被股东接受。
第二个是外资缺乏灵活的本土化战略。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国内电商企业都调研指出,国内消费者目前对于网购体验的第一要素就是价格,价格是网购体验的核心,为此京东、淘宝等率先祭起价格的大旗,抢夺市场份额。
此外,对中国人消费惯性的相信或许也是外资电商的一大问题。比如家乐福就认为,中国消费者更愿意每天到卖场内购买“新鲜货”,尤其是生鲜食品,而非全冷冻食品,而中国广大的三四线城镇市场的增长机遇将远大于网上,电商的发展会有缓慢的接受期和培育期,等消费业态成熟后才投入也不晚。
同时,制约外资电商发展的致命伤还在于中国落后的物流环境。新蛋中国曾对中国商报记者描述,“中国的供应链管理是电商运作中最复杂的一环,物流环境则最恶劣。”
中国物流成本高、配送建仓用地艰难一度重挫新蛋中国的电商投资决心,也使沃尔玛、家乐福等电商业务试水迟迟难以推进,沃尔玛最终收购控股1号店切入中国电商市场,也是看中1号店全国配置的仓储配送中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