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深陷“本地化魔咒”

时间:2012-11-26 08:02  来源:网络资源

  经济下滑,消费疲软。如今,选择异地扩张的百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就在不久前,广百集团关闭了其在成都的门店。与此同时,素有“百货业贵族”之称的日本西武百货也关闭了所有的内地门店。数据显示,最早一批实施跨区域战略的王府井百货,其外埠门店的单店销售额亦远远低于北京总部门店。

  当下,经济下滑确实给居民消费带来了一定打击,而电商渠道的兴起也对传统百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上述背景下,百货业异地扩张再次引起人们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百货业跨区域作战的“水土不服”?

  核心商圈难以入驻

  “水土不服”是大多数异地扩张的零售企业面临的问题。进入新的市场,零售企业正面临市场环境、消费习惯、政府关系、社会资源乃至商品渠道等诸多限制。

  对百货企业而言,“水土不服”的困扰来自两方面,一是选址问题。由于进入时间较晚,核心的商圈已经被当地企业所占据。加之外来企业没有良好的政府关系,造成入驻难以拿到好的位置或是租金成本过高。

  选址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一个商业项目的成败。“选址是零售企业开店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对于大卖场、百货店、购物中心三种业态而言,百货店对选址的依赖程度最高。因为大卖场自身具有集客功能,而购物中心由于体量大,功能全,也能够吸引客流。对百货企业而言,良好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开店的成功与否”安庆新百百货公司总经理陈刚对记者表示。

  以不久前退出成都的广百百货为例,选址上的不成功对其拖累巨大。广百百货成都店位于富力天汇Mall,该Mall所在物业之前的名称是“成都熊猫万国商城”。当地商界人士认为,熊猫城可谓是非之地。从开业起,熊猫城就不断陷入尴尬:曾被定位为“亚洲最大的SHOPPINGMALL”,可后来却被谑称为“西部第一坑”。

  四川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广百百货还是没能适应成都市场,没有对商圈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个口岸本身就很尴尬,是名副其实的 商业百慕大 。这里既不属于春盐商圈也不属于骡马市商圈,这样的口岸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

  “大多数跨区域扩张的百货企业都面临着选址问题。核心商圈已经被当地龙头企业所占据,外来者只能选择次商圈或者是新开发的市区,但这里客流量少,百货店承担了培养客流、汇聚人气的重任,因此成本太高。”陈刚表示。

  以南京金鹰百货在合肥的扩张为例,金鹰百货在合肥共有三家门店,其中两家是并购当地企业,一家为自行开设的百货店。“金鹰百货在合肥的这三家店,几乎每家门店距离合肥最老的商业中心半径都不超过两公里,而正是这两公里的微妙差距,却给门店的经营带来了压力。”陈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