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发展陷入围城 低谷或再持续三年(2)

时间:2012-12-06 08:10  来源:网络资源

  遭遇瓶颈

  更重要的是,从企业运营层面看,人力和租金成本不断上涨让零售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这也是零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现如今人口红利消失,一方面零售业的人力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员工的流失率高居不下。”郭戈平指出,根据连锁经营协会对69位超市业态的金牌店长所在门店进行的统计,2011年和2010年同比人工成本增长了19%,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5%,不断增长的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是企业的刚性成本,企业迫切的需要更大的利润空间弥补这些成本。

  零售行业属于微利行业,以规模实现盈利,这导致对人力资源的大量需求。由于近年来,连锁零售商不断进行外延规模扩张,跨区域发展,逐渐深入二三线城市,导致人工成本的大幅上涨。没有了廉价人力、租金等优势,又面临四面夹击,零售商还能靠什么夺取未来呢?

  今年,百货业应该是受打击最大的业态之一。商业地产泡沫初现、一线城市基本饱和门店续租风险加大、利润增长放慢速度……而这还不能全怪宏观环境,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自身不争气,所谓积重难返,表面繁荣,内里其实弱不禁风。联营模式的长期存在,导致零售商对商品经营能力的普遍丧失。

  还有一种是我国超市业存在的入场费盈利模式,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模式最大弊端就是供应链不透明,因此产生大量随意性退货,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

  首都经贸大学营销系主任陈立平说,“中国零售业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转折期,现有的盈利模式、经营模式已经触到了‘天花板’,也同时证明了这种旧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为了保持竞争力,现如今零售商们正积极“触网”。然而电子商务目前是一个烧钱的行业,无论是营销广告,还是物流配送,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同时电子商务战火纷飞,价格战此起披伏,极大的提升了成本支出,也压榨了零售企业的利润水平。传统零售商“触网”,普遍亏损严重。就算是风头正劲的苏宁易购也同样如此,因为线上线下的融合是个大难题。

  “目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都是在亏损状态下进行的无序竞争,电商炒作的概念比实际行动要大得多。”国美电器副总裁李俊涛表示。毋庸置疑,在这一轮零售业的衰退中,行业洗牌也不可避免,一大批企业会出局。

  困难重重

  据统计,现在“80后”已经成为超市、百货店的消费主力军。未来5年,“90后”也会加入到这个庞大的队伍当中。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很复杂,这是由于过度生产的商品同质化严重使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模棱两可。

  而且,消费者过去注重商品消费,现在开始更注重于服务消费,而网上购物也更加盛行,这些都给零售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今年9月,终于不堪重负的家得宝关闭在中国剩下的7家门店,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业界盛传其不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就算是仍在苦撑的百安居,情况也是非常的糟糕,门店数从鼎盛时期的64家减至如今的39家,且一直在亏损。

  光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宗南说:“2012年在消费品市场增速放缓大的环境下,高租金、高人力成本以及新一代消费者追求网络购物体验的热情前所未有的挑战着中国连锁业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中国零售业面临保持增长的难题,突破的抉择和转型的现实。”

  从目前看来,零售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局部市场饱和,从地域上看在一二线城市有的业态已经趋于饱和或已经饱和,从流通方式来看,厂商自建渠道、电子商务等等都会对现有的流通渠道产生分流的影响,连锁企业中单店亏损的比例在增加,有的企业还出现了区域性的亏损。比如家电零售业的巨头国美、苏宁等都在大幅收缩线下门店。

  上海商学院教授顾国建说,“零售业到了转型的时刻已形成共识”。而中国零售业的阳光大道路在何方,向东还是向西,向左还是向右,停下来还是阔步前行,我们均无法预知未来,但不管消费环境如何变换,我们永远都在寻找问题的答案——“点燃零售业再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