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商品结构同化老化、自有品牌商品弱化。中国目前许多的大型综合超市的商品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商品结构的老化也非常严重。同质化现象严重是因为供应商体系是一致的,就不可能有明显差异化的商品结构,大型综合超市之间的竞争就会表现为单一的价格竞争,而当供应商体系没有变化的时候,大型综合超市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演变为供应商操控的价格游戏,消费者则在各大型综合超市的DM广告商品中精挑细选低价商品,大型综合超市经营的法宝“天天低价”在中国消费者身上失效了。商品结构老化是因为我们没有改变采购方式和盈利模式,淘汰供应商成为采购部门的棘手问题,因为品类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在企业中还占不到主导地位,在一些大型综合超市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商品质量下降,新品进场困难的现象与大型综合超市采购方式与盈利模式直接关联。大型综合超市在世界上诞生了50多年了,我们在国外看到了这种业态存在的理由,就是其商品的结构主要由自有品牌来支撑的,自有品牌作为大型综合超市差异化和提升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主要的商品政策,而这一商品政策在中国的大型综合超市企业中不管是外资和内资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
4、专业专卖连锁店的发展。大型综合超市的市场定位是“一次性购足”,但在商品结构上是产品线广,但深度浅,当专业商店或专卖商店以连锁店的形式规模化发展起来的时候,就等于将大型综合超市中商品一块块独立出去拓展宽度,开掘深度,提高商品的性价比从而分流了大型综合超市的客流和销售额,也就是说,相比较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缺少的是商业业态的配套功能,而相比较专业专卖店则缺少产品线宽度与深度功能,当新型业态出现的时候大型综合超市的缺点是明显的。
5、大型综合超市在中国有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大型综合超市在上海这个大城市中的发展可能进入了衰退期,但就全国而言还要看所在大城市其他业态的发展状况和消费者行为与态度变化的实际情况。这个业态在中小城市应该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发展的空间还相当的大,如果说10万人能够支撑一家大型综合超市的话,可能今天中国的大型综合超市只开了三分之一不到。在大城市里如布局在大型社区里业绩就会不错,开在四线县级市里,由于市场规模的有限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力店的购物中心可能就成为当地市场的商业中心,因为县级城市里大型商业基本上没有郊区化发展的空间。但在三四线城市市场大型综合超市发展基本要求是百货化或购物中心化。
6、外资大型超市公司在中国发展会如何?由于国际零售巨头基本上都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力业态进入中国并进行着单一业态的全域扩张,在短期内这种单一业态的全域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当中国零售业实施区域领先多业态发展时,外资大型超市企业在中国的各大区域中就不占有优势地位,而被中国区域零售企业的“狼群”战略分割而拖垮。再加上中国的供应链体系中品牌商都实行区域代理制,外资大型超市企业的供应链也是被分割的,其优势更加难以的得到发挥。我的判断是,外资大型超市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今后将愈加困难,因为他们在发展战略上已经落后于中国零售企业了,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的大型综合超市事业是他们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市场的战略必须符合全球战略,由于中国市场太大太特殊,没有符合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就很少有胜算的可能,从属于国际市场战略的中国市场战略就根本谈不上胜算了;
第二,在中国只要是开超市不管是大型综合超市还是小超市其商品的核心品类一定是生鲜食品,中国本土超市的生鲜食品战略已经从第一阶段的直采和农超对接发展到第二阶段的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又进而发展到第三阶段的中心厨房阶段,而外资大型超市企业还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
第三,中国的零售商大多数是多业态发展,当大型综合超市发展遇到困难时,它还可以发展中小超市和便利店,业态转换的空间很大,但外资大型超市企业由于只有单一业态的大型综合超市,所以不存在转换业态的可能性。有人说,国际零售巨头在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上遇到中国零售企业的有效阻击而失去了优势,但他们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可以大肆购买中国零售企业,但中国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变卖了企业拿了很多钱,没有了事业这么多钱有什么用!我深信中国企业家的民族责任感的。所以,以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在中国发展的国际零售巨头未来的日子不好过,我相信大约在5年的时间内中国的超市企业会取得对外资大型超市企业的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