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全线收缩洗牌在即 超市关店百货转型(2)

时间:2013-04-11 10:03  来源:网络资源

  广百异地扩张溃退 百货业“跑马圈地”暂告段落

  昨日,市场传闻广百股份将从武汉撤离,这是广百百货挺进华中地区的第一家分店,2010年5月才开业,目前还不到3年时间。公司总部和武汉店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暂时无法回应。

  2012年10月份,市场传闻广百百货将关掉成都店,公司当时还予以否认,不过,公司最终在春节前通过公告证实,关店原因是“经营状况不如预期”。记者从武汉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广百百货的撤退已经确定,但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在广百百货武汉店现场,记者也看到很多柜台已经清空。

  和超市相比,大型百货的体量决定了其开店和关店都会相当谨慎,查询公开资料可知,从2012年年初至今,大型百货的关店事件一共也只有4起,一是去年年初成商集团关闭了一家店,原因是连续两年亏损;二是广百股份关掉其成都店;三是金鹰商贸集团关掉其苏州店,公司解释是业务的正常调整;四是此次广百从武汉的撤离。

  对广百股份来说,关掉武汉店意味着公司全国扩张战略的受挫。2009年,公司提出“大踏步发展”的扩张战略,一改过去只在广东省内发展的策略,频繁出击外省,连签成都、深圳和武汉等外埠店,但时至今日,这三个店都将关门。亏损无疑是公司选择止血的原因,2012年年报显示,广百武汉店实现营业额9000万元,亏损逾2000万元。

  “3年为百货的一个培育周期,一个培育周期都没结束,广百就急着撤退,应该是公司没有看到在短期内改善的希望。”某长期跟踪公司的券商研究员分析,在他看来,这种撤退虽然与公司自身有关,但也反映出目前的行业态势,新介入一个城市的百货业已经非常困难。“竞争早已白热化,没有多少新人的空间。”

  “各路诸侯都已经起来了,跑马圈地的时代基本结束了。”该研究员认为,持续上涨的房租、人员工资等刚性成本,已经极大地抬高了百货业的成本,而供应商的区域代理形式,又进一步加大了这种成本,未来新店的主流形式,应该是通过自有物业来发展,或者和地产商深度合作。

  增速不再支持大扩张 零售行业整合拉开帷幕

  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2年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8.3%,增速比2011年放缓7.6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2月中国社消总额同比增长12.3%,较2012年同期14.7%的增速放缓2.4个百分点,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行业的黄金期已经结束,高速增长的时代或将成为历史。”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达了这一观点。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零售行业有重启增长的可能。

  从多个市场主体的表现来看,不少大公司已经在为转型做调整,如银泰百货日前更名为银泰商业,尽管被调侃没有学苏宁爬到“云”上去,但其百货、购物中心、银泰网三大业态的架构已非常清晰,公司CEO陈晓(微博)东也强调,将融合实体与虚拟,拓宽多品类经营,致力“消费解决方案提供商”。超市业态中,永辉在突出生鲜的同时也加大了服装等传统百货板块,力争做综合性购物体验中心。

  除了自身的调整外,不景气的环境也为行业并购整合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目前零售业的估值普遍较低,这也导致了一系列的举牌事件,如卓尔对汉商集团的举牌,新光控股对中百集团的举牌,丰琪投资对东百集团的三次举牌,以及茂业系对大商股份的举牌等。

  大手笔的并购也已发生。今年2月,王府井百货公告收到控股股东王府井国际的通知,其境外全资子公司贝尔蒙特以19.97亿港元(约16.03亿元人民币)拿下春天百货39.53%的股权。可以预期,这种并购整合活动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密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