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21 08:28 来源:网络资源
“成本的刚性上涨已经推动传统零售业进入了精细化管理的阶段。人人乐必须要转型,要加快人人乐线上平台的建设,实现线上线下的360度融合。” 面对电商来势汹汹的挑战,人人乐董事长何金明在201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指出,“不能把电商妖魔化,传统零售业虽然具备强大的门店优势,但转型的需要十分迫切。”
面对电商的挤压,传统零售企业开始反击了。反击的方式除积极触网外,强化内功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向管理要效益
传统零售企业应该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而不是盲目跟风。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商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线下零售企业本身‘内功’欠弱,更何况面对电商日新月异的技术和营销能力,一味地跟风变革更显捉襟见肘。”
刚刚完成升级改造的北京汇海银都超市,改造后最大的变化是加大食品类占比。
“食品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比电商更具优势,电脑屏幕的食品特别是生鲜类食品没法营造现场的那种氛围,这是我们的长处也是电商的短处。” 汇海银都营运部经理刘向东告诉记者:“加大食品占比是我们商品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
面对不断上涨的房租,温州百一超市的做法则更有现实意义。为其提供品类管理服务的江苏百年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房忠辉向记者介绍这一做法:“我们帮助超市进行商品品类结构调整和货架改造,改造后的效益能成倍提升,简单地说就是能在500平方米的超市做出1000平方米超市的效果,这应该说是应对房租上涨的一个不错的方式。”
“过去,非食品类商品占用门店空间的比例非常高,能达到40%至50%。但该品类的周转速度远远慢于生鲜品类和食品品类,所以对于综合超市和大卖场业态而言,正在面临如何处理非食品类这一‘鸡肋’品类的尴尬境地。”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才表示,一些表现差的超市出现了10%至20%的惊人降幅,主要在于非食品类销售不旺。企业普遍采取买一赠一、满100元返30元甚至50元的百货店营销套路,以求能够拉动销售,结果却导致原本在超市门店毛利额占比达30%-50%的非食品类的毛利贡献率急剧下降。
对此,深圳新摩尔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熊杰表示,目前看来,由于零售企业员工属于较低收入劳动群体,工资增速高于平均水平,每年大约增长10%至5%。同时2013年中国进入劳动力供给拐点,未来长期内人工工资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而租金率平均每年大约保持3%至5%左右增长。人均工资和租金率的同时上升,意味着零售企业同店增速至少达到7%至8%或者更高才能保证销售费用率平稳,而这对于成熟零售门店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要想摆脱这一困境传统零售企业就必须加快转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