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商品构成实战案例探析(2)

时间:2011-10-10 15:37  来源:网络资源

 

调研小组分析认为商圈内家庭基本均为中等收入、注重生活品质与食品安全,对品牌尤其是市埸一二线品牌忠诚度较高,尤其在购买食品时多数顾客会较观注食品保质期限、是否有QS标志,尤其满足社区家庭需要的便利性品类不足。调研小组分析认为原有的商品构成广度过大,深度不足,没有经营重点,似乎“什么都想卖,但什么都卖得不好”!而且,中心价格带与商圈的购买水平偏离,部分品类的定位完全与市埸偏离,如家用照明灯具顾客需要购买未经营;如个人护理类的构成,其品牌构成为卡尼尔、采诗、丁家宜等为年龄介于16-28岁的少女与年青女性为主,而该社区的主流女性消费群却主要为家庭主妇,年龄段为25-35之间,因此,此类商品构成完全是偏离市埸需要,当然是费力不讨好而滞销了,而家庭主妇由于受家庭的压力、子女教育、工作压力等,往往偏爱袪皱、美容类产品,她们往往比年青女性顾客群体更依赖于个人保养类产品,因此,对此类商品构成应有所偏重。

 

总部调研小组于是确定先收窄A超市商品构成的广度,重点强化以生鲜区蔬果、面包、鲜肉、水产、熟食等作为聚客、保销售的龙头。主力商品构成主要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品类,并重点强化与扩充“便利性”品类的深度,纠正以前A超市似乎什么都想卖,而实际什么也卖不好的现象。调研小组结合现品类分析中一些周转较慢的类别如工艺品、家俬、汽车饰品、居家装饰品等进行删除;而对社区居民一些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品类如花卉肥料、便利性品类如家用小五金(家用照明灯具等)、婴幼儿食品、婴幼儿用品等进行重点突出。

通过A超市的POS系统的动销分析还发现,婴儿食品如奶粉的销售一直不理想,而A超市门店经营者曾建议对婴儿食品区进行压缩,难道婴儿食品(奶粉等)不适合A超市经营?调研小组结合商圈消费群体分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据小区物业管理处调研发现,社区内刚成家的年轻夫妇约占60%,且入住均逾一年以上,说明商圈内的顾客对婴儿食品、用品等需求潜力应较大,为何A超市婴儿食品类反而出现滞销呢?原来都是品类构成不合理惹的祸!A超市的婴儿奶粉类别中,国产奶粉如圣元、雅士利、南山、伊利等全是清一色国产奶粉,虽然有些品牌奶粉销售差,但厂家肯投放费用,每月如TG台促销费、排面促销费等赞助可观,令A超市将最好的货架陈列资源“卖”给了该厂家。现商圈内许多有条件的父母希望提供最好的营养给小孩,据粗略统计该社区中年轻的父母有超过30%以上相信进口奶粉或已购买,这部分顾客往往购买力潜力非常大,他们现几乎是集体在A超市选择了“罢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婴儿纸尿片,一线必须品牌不足如帮宝适暂未合作,且订价高于市埸价,二三线品牌太多,也促使顾客选择到其它超市消费的原因。为此调研小组也计划重新规划引进进口奶粉如惠氏、美赞臣、多美滋等,并将婴幼儿纸尿片的品牌构成、价格带重新进行了梳理,同时规划将婴幼儿食品、用品(如纸尿片、奶瓶等)组成婴幼儿专区以提升顾客联带就近购买,同时也方便顾客选购。

 

A超市通过以上首先对商圈目标消费群重新定位,结合竟争对手及商圈顾客消费特点,并参考POS系统销售数据进行了细致、周密地分析,对原商品构成不合适的品类坚决删除,,紧紧围绕社区居民购物的便利性,尽可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须品,从而与目标市场定位协同一致。笔者认为,其实,在商品构成策略方面,不仅要考虑商品的种类与档次,还要进一步考虑商品线的宽度与深度。虽然超市的商品构成正确,并不能确保在激烈竟争中一定能获胜,但无疑却是我们在超市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