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零售业突围取胜之道

时间:2011-08-14 08:42  来源:网络资源

    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已经来临,国外零售业巨头纷纷在中国市场抢摊设点,加快了攻城略地的脚步,国内零售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压力日益加剧,于是合并重组在国内零售业内不断上演,转行关门也时有耳闻。现存的零售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石头一般压在零售企业掌门人的心头。退出,心有不甘;前行,困难重重。如何突围?如何取胜?本人不揣浅陋,就零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突围取胜,谈几点个人见解,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 规模经营是零售业取胜的法宝

规模经营可以获得市场、可以获得采购优势、可以获得管理效益、可以获得品牌效应、可以低成本扩张……要实现规模经营的种种好处,统一管理至关重要。如果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加,而沟通不畅,规模越大则可能效率越低。所以,不论是重组合并,还是内部扩张,都必须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标准、统一退换货……如果没有统一管理,规模经营就很可能名存实亡。

本人曾经碰到这样的案例。两年前,某省一著名的零售企业为了应对外资零售企业的低成本扩张,牵头发起组织本土零售企业联盟,得到了其它本土中小企业的积极响应,可是不到半年,这个联盟就解体了,原来他们采取的合作方式是牵头企业低价采购,然后再加价向其它中小零售企业配送,结果发起者获得了规模效益,而其它企业却没有从中得到应有的便利。联盟解体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 流程管理是规模经营的最佳武器

要想获得规模效益,必须统一管理,要想统一管理,就必须统一流程。虽然流程管理兴起是近二十年的事情,但是流程与企业却是一同诞生的。流程管理理论第一次揭示了企业价值增值的真相: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是流程而不是部门。企业员工之间的配合、协调都是流程的运行方式,只有流程统一,企业才有高效率。

而流程管理理论的诞生恰好起源于顾客导向时代的开始。流程管理要求所有流程活动的目的均指向满足顾客价值;流程越简洁,顾客获得满足的途径越短。

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商品日益丰富,顾客选择增多,任何一家企业独霸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在流通领域、在零售行业,更是到了顾客决定企业生死的年代。没有顾客光顾的企业,除了关门就是关门。零售企业赢得顾客青睐的武器除了优质服务还是优质服务。零售业的服务必须统一规范,统一规范的最佳途径就是流程管理。

三、 零售企业流程管理的困境

国内零售企业负责人对流程管理的认识或重视都很不够。其中表现明显的有以下几点:

1) 错把信息化当流程管理

相当多的零售企业负责人或高管把信息化当作流程管理,认为上了ERP,员工工作就能自然而然地按流程运行了。不注重对企业运行流程的梳理和优化。企业虽然有流程管理的口号,但没有流程细化的内容。比如说品类管理,ERP只能解决品类的名称与进销存的数据,而无法提供品类营销的方案。对数据进行分析、制订营销方案,最终还得靠人脑,靠企划部门的员工设计规划,而不能依靠电脑自动生成。流程管理依靠的是人脑,而不是电脑。当然信息化是流程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二者齐头并进才是上佳选择。

2) 固守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

流程管理强调信息现场处理原则,强调让一线员工根据现场情况做出让顾客满意并有利于企业的决定,而不需要逐级请示汇报。可是不少企业负责人固守唯我独尊的观念,大小事务的决策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上或自己亲信的手上。企业最高负责人天天亲自召开晨会,看似敬业,实则是对员工的不信任,任何信息都要向自己汇报,任何决定都要自己亲准。不要说普通员工,就是各级主管也少有独立处置的权力。

3) 授权不充分让流程虚设

有的企业也紧跟潮流,进行了所谓的流程管理,但却是不彻底的流程管理。这类企业的流程对层层请示汇报作了详细规定,既没有制度授权,也没有流程授权。这样的流程有不如无,因为它们束缚了员工手脚,制约了员工自主工作的积极性。

四、 零售企业流程管理的对策

零售企业如果想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必须实行彻底的流程管理。

1) 彻底转变传统观念

从企业负责人开始,牢固树立顾客价值导向原则,彻底摒弃等级观念,倡导员工平等原则,让一线员工有权根据现场信息决定应对策略。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决策分类体系,将常规事务决策权交给员工,让顾客需求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满足或解决。

本人曾经服务过的企业就有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的案例。他们在流程优化之后,企业所有员工都能按流程独立处置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务,员工自觉性大大增强,顾客满意率也呈现节节攀升的局面。企业负责人应对具体事务工作的时间大大减少,有时甚至为零。当然,企业的经营规模也在逐步增加,营业额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