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9-20 08:51 来源:网络资源
但是事到如今,大环境却有了变化。外资零售业原来的优势,更多的集中在充足的资本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上。经过数年发展,这几年国内超市在与外资竞争的过程中,逐步壮大了实力,形成了在某一区域的强势地位,也越来越不差钱。比如:物美在北京、华润万家在深圳、苏果超市在南京、永辉超市在福建、步步高超市在湖南、家家悦超市在山东,上述本土企业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和经营能力超过了沃尔玛、家乐福、TESCO等外资超市。
于是,如今的国内二三线零售市场,逐渐显现出一种“本地超市包围、阻击外资超市”的现象。这一趋势,近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零售业资深专家胡春才认为:现在,外资超市在二三线城市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唯一还能领先于本土超市的,就只有规模了。
胡春才:外资的规模大, 跨国企业,全球采购,拿到的价格可能会更低。但是大部分的民生产品不要说全球采购,就连国内市场都是局部,这样外国企业都没有全球采购和销售,这样外资和国内的企业都是在一条起跑线上。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小。
尽管一些外资跨国零售商在部分区域里做的并没有本土超市好,但是物美集团的老总吴坚忠认为,那些外资企业是发达国家的发达企业,而我国本土的企业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企业,没有可比性。
吴坚忠:我们每一个中国的零售业在自己的区域里是土生土长做起来的,和它的消费者比较接近,如果店开得多,确实比较受消费者欢迎。但是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像沃尔玛、家乐福去全国开店,做的肯定不如它好。在区域里,他们做得都没有本土企业好,但是在全国加起来的店面要比你大得多,在全世界加起来要比你大更多。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袁元认为,二三线城市消费者习惯和一线城市消费者不一样,因为一线城市更多的是买品牌,考虑面子与时尚,不完全是依赖于价格,消费者会考虑购物的愉悦感觉。但是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讲消费者对所谓的购物的愉悦感,对感官的享受其实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