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0-09 19:40 来源:网络资源
开发自有品牌,获取一部分的工业利润也成为零售企业实现利润增值的重要途径。“所谓自有品牌是指由零售企业设计生产或者控制的产品品牌,除了获得流通领域利润之外,还实现了生产领域的利润,自有品牌既有利于提升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也有利于保证商品质量、稳定货源供应。”杨青松说。
自有品牌在世界零售企业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如欧洲的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平均占到销售额的30%,更高的可以达到60%至70%,但在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比例还非常低,平均仅有1%至2%左右。而其中,经营自有品牌产品的多数是外资超市。
杨青松建议,除了开发自有品牌之外,零售企业可以尝试代理品牌定制商品,家电连锁企业如苏宁、国美较早开展了相关实践。
此外,也可以有一些新的尝试,如大润发成为美国时尚服饰品牌“巧乐奇”在中国惟一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代理,也就是产品由“巧乐奇”公司设计,大润发生产销售。
把握多元消费需求
“零售企业的多元化,从根本上来说是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进一步细分所主导的。”李维龙认为,兴隆大家庭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创新一个新的业态、打造一个新的品牌,正是因为看到了不同的潜在消费需求。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看来,多元零售不仅是中国零售业当前特有的现象,也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消费需求差异化、不同区域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态势越来越明显,当前消费需求整体呈现出细分化升级、个性化发展的特点,这都极大推动了零售终端的多元化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零售流通领域,是从制造到消费的桥梁。当今社会,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一代,正在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新的消费习惯、新的购买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着零售市场的既有规则和消费结构,而网络技术的普及、移动技术的完善,也必将更大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已成为零售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动因,能否把握好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正成为零售企业多元化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
“近年来,越来越多消费者已经不再把百货公司作为一个单纯购物的场所,而需要满足多元化生活需求,包括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等。”李维龙感触良多,“应对消费需求的变化,百货业应积极做出调整,通过大型化、多元化的组合,满足顾客一站式需求,这给传统百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黄国雄认为,多元业态的组合,需要产生整体协同作战的化学效应,比如说可能要把供应商的范围扩大,要涉及更多的餐饮、娱乐、休闲供应商;比如,要做好百货和其他业态的配比、特殊业态里餐饮和非餐饮的配比、餐饮中轻餐饮和重餐饮的配比;又比如,北京的新光、上海的九光等大型购物中心都在发展精品超市,这又可能涉及整个物流配送系统,包括单品管理这个全新概念。
“多元零售”时代已经到来,如何把握多元时代的消费需求,抓住机遇,发展壮大,零售企业正在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