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企业丑闻不断

时间:2011-11-08 08:10  来源:网络资源

  外资零售企业丑闻不断

  沃尔玛们在中国为何“变坏了”

  本刊特约记者 杨雅斐

  2011年10月17日,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宣布离职,沃尔玛亚洲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思哲将暂时兼任。外界推测,沃尔玛换帅是由于最近的“绿色猪肉”事件。回顾沃尔玛在中国的15年,可谓磕磕绊绊:从经营不善到负面新闻不断,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巨头在中国究竟得了什么病?

  从“换猪肉”到“换总裁”

  2011年10月9日,重庆市工商局宣布,沃尔玛在重庆的13家门店因贩卖假冒的“绿色猪肉”,被处以296万元的罚款、关停15日,警方抓获涉案人员37人。据工商部门人员称,沃尔玛在接受执法部门调查时态度极其傲慢。面对舆论,沃尔玛中国大卖场首席运营官董开源的解释是,“绿色猪肉”和普通猪肉在进入超市时,都没有经过包装,而猪肉到超市后,需要切割成小块再卖,很容易搞混,是“切割失误”导致了假冒事件的出现。但事实上,沃尔玛的肉品从购进到售出,每个环节都有相应人员监督把关,重庆分店的掺假行为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操作失误”的解释根本没有说服力。就在事件持续发酵之际,陈耀昌离职了。公司对外表示陈的离职是由于个人原因,但明眼人都看出沃尔玛在此时更换中国区总裁,显然是对陈耀昌的表现不够满意。

  一位已经离职的沃尔玛老员工介绍,“陈耀昌这个人做事比较激进。自他上任以来,沃尔玛更加注重以业绩说话,原有的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变形了。”为了降低成本,陈耀昌曾经裁掉了一批中层管理人员。“沃尔玛人力成本下降,管理风险却上升了。这次的绿色猪肉事件就是给沃尔玛的一个大教训”。

  早在今年5月,沃尔玛中国区总部发出内部通告,宣布沃尔玛中国区首席运营官罗世诚、高级营运总监向国荣及首席财务官罗睿澜三位高管辞职。有知情人士透露,三人离职的原因是迫于业绩重压,为了达到考核指标在诚信方面犯了严重错误,“可能涉及2011年春节沃尔玛43亿元人民币购物卡销售数据存在虚报的问题”。

  从“水土不服”到“本土化”

  1996年8月,沃尔玛登陆中国,第一家“山姆会员店”落户深圳,2003年7月进驻北京。山姆会员店即会员制连锁店,以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名字命名,只向沃尔玛的会员提供仓储式购物服务。由于店址一般在城郊结合部,市中心的顾客可能会感觉不方便。某公司副总裁熊正瑜对记者说:“沃尔玛刚在北京开店的时候,我办了一张年费150元的会员卡,但每次去店里,发现人都特别少,店面位置又不够方便。后来那家店经营不下去了,改成了非会员制。”

  这正是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企业的尴尬:会员店形式并不适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因为中国人判断一家店好坏与否的直接标准是看买东西的人多不多。沃尔玛渐渐放弃了在美国无往不利的会员制,走上了“中国本土化”之路。

  2006年,陈耀昌“空降”到沃尔玛。在此之前,他是美国牛奶集团北亚区地区董事,具有丰富的零售行业经验。自从他上任后,沃尔玛中国店才迅速进入快车道。被称为“成本杀手”的陈耀昌,在沃尔玛实行了换将、裁员、推行低价等一系列铁腕改革,从员工到商品都彻底本土化,经营成本迅速降低,并于2008年首次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