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1-17 08:05 来源:网络资源
在2011年人力成本、物业成本、物流成本激增的大环境下,中国零售企业的裤带依然系得很紧。而由于手头不宽裕而在防损投入上的束手束脚的中国零售企业也终于尝到了自己种出的果。
根据日前公布的《全球零售盗窃晴雨表2011》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零售损耗率为1.11%,虽然仍位列全球损耗率最低的10个地区之一,但与去年同期的1.04%相较,上升6.7%,升幅为亚太区之冠,并达到4年来最高值。
内盗为祸首
《全球零售盗窃晴雨表2011》调查结果显示,从2010年7月到2011年6月的整年间,中国零售业损耗高达73.70亿元。
从报告可以发现,在中国,从造成损耗的原因分析来看,“顾客入店行窃”所造成的损失最高,占49.8%,总共造成国内零售业损失达36.69亿元。
“内部及行政失误”是国内零售商品损耗的第二个原因,占总损耗率的22.8%,相当于16.79 亿元。此比例为亚太区市场中最高,亚太区市场在这方面的平均损耗率仅为17.1%。
对此,有业内专家指出,由于中国商业环境的独有特点,国内零售企业管理普遍较为粗放,大多重运营而轻内控,很多企业将损失和风险转嫁给供应商和员工。随着未来竞争加剧,企业必须以顾客价值为中心,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运用零售技术降低成本,提升利润,这同时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其他造成损耗的两个原因分别为“员工行窃”以及“供货商欺诈”,前者占总损耗率的20.6%,相当于15.18亿元;而后者占损耗的6.8%,相当于5.03亿元。
而赞助该研究的保点系统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光凯表示:为预防及弥补商品的损失,很多零售商都需要在防损开支方面加大投入,也因此必须调整货品价格,这相当于犯罪分子向诚实消费的家庭抽取相应的年税。以调查期间的损耗额计算,中国消费者每人负担相当于“诚实税”的较高货价平均为57.88元,等于家庭平均需负担190.95元。
黄光凯称:“由于全球经济受到商品价格高涨、通货膨胀及失业率上升的困扰,世界各地零售商将继续应对保安和存货管理上的压力。中国地区创下4年来最高的损耗率,证明国内零售商的营运及存货管理同样受到了各方面的安保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