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年损耗激增(2)

时间:2011-11-17 08:05  来源:网络资源

  

  不可小觑的数字

  据了解, 这项报告通过分析亚太区十大市场(澳洲、中国、香港、印度、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台湾及泰国)发现,亚太区的平均损耗率达到零售销售总额的1.22%,相较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及非洲,亚太区处于最低百分比。

  但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区造成损失达182.88亿美元,为全球第三高,仅次于欧洲的486.15亿美元和北美洲的453.21亿美元。

  根据该报告显示,亚太区平均损耗率(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最高的商品是化妆品、香水、健康及美容药品,而失窃风险最高的通常是体积小但价格昂贵的商品。在化妆用品方面,最常见的失窃货品包括:刮须产品、香水、唇膏与唇彩等。而优质海鲜、鲜肉如今也同酒精饮品并列成为杂货商品中的三大失窃“高危险”商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亚太区特别是中国零售业的损耗率将持续上升。

  该人士认为:随着未来物业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实力不足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零售业集中度加强,大型零售企业不断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成本。但随着零售关系日趋和谐,人力成本上涨,企业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损耗问题,简单依靠供应商补损和人海战术的粗放模式将会失效,企业损耗率将会上升,影响盈利水平。

  

  经济寒暑表

  尽管这份《全球零售盗窃晴雨表2011》只是调查零售企业防损的数据,但意外的是,调查所得的数据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挂上了钩。

  纵观整个全球的损耗率不难发现,在经济不断下滑的国家及地区,商品损耗情况更为严重,特别是与金融危机后逐渐复苏的2009年及2010年相比,情况尤其明显。

  该报告显示,欧洲是全球唯一减少安保方案开支的地区,结果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整个欧洲零售业的盗窃率取得7.8%的整体上升。其中,爱尔兰零售业窃盗上升率最高,较去年上升8.30%,其次为希腊(7.70%)、西班牙(7.70%)及意大利(7.00%)等经济低迷的国家。

  与其他地区比较,亚太区新兴经济体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抗跌力较强,因此区域内零售业的盗窃率为0.8%,平均增幅最低。

  该报告显示,全球大部分市场在调查期间零售货品损耗额都有所攀升,原因包括入店偷盗案件增加、员工欺诈行为以及有组织的零售犯罪率上升。2011年全球零售货品损耗总额高达7693.34亿元,约占全球营业额的1.45%,与2010年的1.36%相比,损耗率上升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