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玛特:吃时代零售老本的“懒驴”?(2)

时间:2011-12-05 08:27  来源:网络资源

  2009年11月,乐天玛特收购了时代零售65家门店,耗资约35.22亿港元。收购完成后,乐天玛特当时在中国的门店数猛增为75家。

  这在胡春才看来,即便是当时的时代零售资源很好,但是乐天玛特收购后得有一个资本消化的过程,而且,运营权到了乐天玛特手里,不一定能经营得好这个企业。

  再加上乐天玛特的店铺散布于许多地区,据其官网资料显示,乐天玛特目前的店铺分布如下:江苏65家,北京7家,青岛9家,安徽6家,浙江4家,沈阳、上海、天津、河北各1家,总共98家。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店铺格局比较分散,没有规模优势,再加上许多新店都处于培育期,势必会在经营数据上难看。

  韩资顽症

  如果追根溯源,乐天玛特所代表的韩资零售在中国积弊难除才是其发展缓慢、不断亏损的根本原因。

  “我在北京和威海都看过他们的店铺。风格和易买得大同小异。”胡春才对于当初狠心砸钱来中国市场发展的乐天玛特并不看好,他表示,整个卖场整体看上去很整洁,但是没有人气,估计背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商品的价格较贵,采购方面没有优势,竞争力不够;另一个就是内部的运营管理存在问题,比如在人才管理、应对市场变化方面没有做到位。

  一位乐天玛特内部员工在其百度贴吧中给其公司的建议中也验证了胡春才的猜测,他这样写道:陈列不新颖,价格并不低,不知道市调是如何做的。最重要的是用人问题。部分主管或经理不被员工所信服和拥护,领导的第一反应就是重新招聘,其实店里就有很多有用的人才可供选择,长此以往,员工们看不到希望,对他们的承诺也都没兑现,好多人带着情绪工作。

  其实早在乐天玛特青岛城阳店停业时,业内人士曾表示,该店过于照搬韩国风格,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说到底,还是本土化没有做好。”胡春才表示,易买得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死守其在韩国的那一套,进行超市百货化,只图卖场漂亮,结果成本很高,商品很贵,却没有顾客。在他看来,在本土化方面,韩资应该向日资企业学习,虽然日资给人的一贯印象是刻板、规矩,但是成都伊藤洋华堂已经成为国内许多超市学习的榜样,其管理者除了三枝富博及零星的日本人以外,都是来自中国的管理层。

  春天在哪里

  似乎为了解决本土化的问题,乐天玛特韩国总部放出消息,声称要将韩国总部搬到中国来。

  乐天玛特社长卢柄容表示,“目前韩国国内的打折店市场趋近饱和,各种规制正在被强化。海外市场才是我们的活路。如果海外市场新店开业加速,海外销售超过国内销售的话,将把总公司移至中国。”

  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乐天玛特在韩国做得确实很好,但是要走出国门,去俄罗斯成本太高,又竞争不过日本本土的零售业,只好瞄准向中国市场,而且中国市场容量比较大,所以乐天玛特舍得狠心砸钱进入。

  乐天玛特北京子公司CEO朴钟斗也曾多次高调表示,5年内乐天玛特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将发展到100家,10年内发展到200~300家。但是无论总部搬不搬入中国,未来的野心有多大,适应新的市场并非一厢情愿的事情。

  对于乐天玛特未来的发展状况,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说,“乐天玛特正处于扩张时期,从今年上半年的亏损情况看,仍难以作出后期定论,但是如果乐天玛特不能在内控能力、本土化策略等方面作出整改,那么在华发展速度将持续减慢。

  卢柄容的那句话:我们的目标是做“亚洲一等的商品流通企业”。但愿这个梦想能将乐天玛特在中国的现实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