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业系携“地产+零售”商业模式大举北上(2)

时间:2012-01-10 08:12  来源:网络资源

  “双核”互哺

 

  地产和零售商业是茂业系的两大核心业务,业内人士将这一“地产+零售商业”模式概括为“地产铺路、商业后续、资金互补”,意思是地产项目为商业物业提供基础,商业物业成为后续经营的落脚点,也是地产项目的托底,而资金方面相互支持、循环利用。这种模式是茂业系的崛起之道,并继续沿用在扩张的道路上。

  黄茂如1992年以房地产起家,最早的项目是深圳茂业城,茂业系由此得名。1996年深圳商厦成立,发展重心转向商业,其首家门店于1997年在深圳东门开业,“地产+零售商业”的发展模式自此开始,深圳商厦成为重要的投融资平台之一。之后每年茂业系都会发展新的商业物业,大部分是立足自有的地产项目。

  地产与商业零售之间的互补突出体现在现金流的循环上。“茂业系当前主要还是靠地产业务支撑,零售业利润贡献相对较少,但零售业的反哺能力很强。”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因为零售业发展稳定,有较充足的现金流,除了销售收入之外还有大量的预收柜台租金,可在一定的期限内对房地产板块形成资金供给。同时,商业物业本身也是办理抵押贷款时容易被银行接受的抵押物。”

  茂业系常以并购方式将陷入亏损但有潜在价值的商业物业收于囊中,旗下成商集团即以此种方式取得。成商集团是成都市老牌国有商业企业,2005年,茂业系以3.8亿元(2.31元/股)入主成商,这一出价高于1.90元/股账面值。茂业系并非仅为买壳而来,所看重的是成商集团的大量物业资产。成商拥有分布在成都、重庆等地的多家商业门店,均位于黄金地段;多达300余亩的土地储备更让以房地产起家的黄茂如垂涎,其中包括天府广场附近的盐市口闹市区50亩。这样的资产结构成为植入“地产+零售商业”模式的绝佳对象。

  茂业入主之后,首先对成商现有商业管理体系进行改造提升,并大刀阔斧对土地储备进行规划,如盐市口二期城市综合体、九眼桥大型商业中心等。为给新的投资计划募集资金,茂业系萌生了将已盘活的成商系部分资产打包赴港上市的念头。2008年4月,以“茂业国际”命名的资产包赴港IPO,成功募集资金26亿港元。自此,茂业系旗下有了两大上市公司。

  “茂业国际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主要凭的是大量的优质物业,其物业资产总量在香港各家上市公司中居前列。”分析人士指出,“对成商集团的并购重整以及茂业国际的上市,成为茂业系实践‘地产+零售商业’模式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