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涉足便利店 速运成本压力大求突围

时间:2012-01-12 08:06  来源:网络资源

  在借助7-11便利店开展收、寄件服务之后,顺丰速运又亲自上阵开设便利店,尽管其新模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这种从速递向零售延伸的跨界行为,犹如摸着石头过河般充满了不确定性

  国内民营快递行业龙头老大顺丰速运开始“不务正业”了。

  在深圳低调开设了20多家以“顺丰”为品牌的便利店后,顺丰速运品牌管理总监霍晓宁日前向外界“透露”了这一消息。他告诉《IT时代周刊》,虽然这些便利店还处于试运营阶段,但开设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商业区或居住区,并且,这些便利店仅是在充当终端收件点之余增加了一些日用品的零售功能。他还指出,收件点只是为了方便来取件、寄件的客户,其业务还是以快递为中心。

  如此一来,继开设贩卖数码、母婴用品、商务礼品的网上商城后,以快递为主业的顺丰开始涉足实体零售业务。据霍晓宁透露,广州6家自建门店有望在年初开业,而顺丰的最终目标是计划在国内开设1000家门店。

  据本刊记者了解,在开设便利店之前的去年10月16日,顺丰速运拉开与7-11便利店的“新婚大幕”。深圳用户在7-11便利店代办点可邮寄包裹,可以获得更多的优惠。此后,顺丰还于去年12月在广州联手8字连锁便利店开展收件业务。据悉,顺丰还计划与华润万家超市、百里臣便利店等合作,推出更多寄件服务点。

  在快递行业一波接一波的涨价风潮中,顺丰速运开拓便利店的新模式,被业内理解为降低运营成本,寻求商业模式变革的大胆探索,有望缓解整个民营快递行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但是,顺丰同时也将面临跨界运营带来的诸多问题。

  成本压力

  去年10月,在继圆通快递前一个月单方面上调快递价格后,顺丰速运也紧随其后上调了快递价格。在调价公告中,顺丰称,“为应对部分线路人力、操作及运输成本增长过快的压力,对部分线路快件价格进行小幅调整。”据测算,顺丰此次调价的平均幅度为2%-4%。

  对于顺丰的此次调价,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分析指出,目前燃油价格仍处于较高位置,人工成本提升也较大,特别是员工的社保参保要规范化,企业支出增加明显。

  顺丰在调价之后,多家知名快递公司也都调整了价格,调价幅度大多在0.5-1元左右。

  “上调这一元绝对赚不到利润,前年秋天,我们公司一天揽件70多万件,去年同期变成110多万件,这种业务量的激增让公司只能加大硬件上的投入。”中通速递副总裁徐建国对于调价表示无可奈何。

  徐建国所言非虚。在过去的五年中,快递行业规模迅速发展却并未带来利润的水涨船高。据中国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介绍,中国快递业务年均增长率达27.23%,日均处理量从2007年的300万件增长到2011年的1300万件。在快递市场规模飞速扩大的同时,行业利润却一路走低,毛利从2001年的100%-200%,降到现在的不足10%。

  对于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现状,徐勇认为,深层的原因是“行业定价机制存在缺陷”。他指出,“民营快递的服务价格涨幅跟不上CPI指数上涨幅度,这是当下影响快递行业生存环境的根本问题。”而由于物流行业本身没有暴利和垄断特点,其涨价是一个市场化行为,企业需要借此维持基本的利润才能生存。

  而据本刊记者了解,除了因为航运、燃油等外围因素的成本增加外,快递行业一直以来的加盟店商业模式也对成本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模式的明显缺陷便是片面追求网点的扩张,这必然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此次顺丰拓展便利店渠道,尽管它没有透露更多的细节和原因,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寻求降低成本之道,拓展业务新模式的意图非常明显。深圳唯实慧达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零售培训师陈怡就认为,顺丰的这些便利店更多是由存取快件的中转站演化而来,本土快递业目前的难点,正是如何在扩大收件业务量的同时降低成本,顺丰借助便利店渠道的确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