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百货竞争交锋面:直面竞争兵团争锋

时间:2012-04-17 08:23  来源:网络资源

  城市要塞,争先抢占

  早在90年代,连锁商超竞相在一线、二线城市布局,交战,引领了中国本土百货业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加速了一线、二线城市的竞争饱和。

  先入小城,独家坐大

  有相关人士提出了“三线城市、一流地段”的选址观念,部分百货企业采用了此观念,在其它百货企业尚未关注三线城市市场或在犹豫的时候,率先进入三线城市,优先获得一流的地段,同时以自己相对强大的系统,横扫三线市场的本土百货店。

  布局三线,区域连锁

  在尝到三线坐大的甜头后,这类企业往往会保持政策的持续性,继续进军三线城市,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根据地,造成割据之势,获得规模优势和区域优势。

  扼守城市,进军农村;还是农村包围城市

  这几年,一方面随着这些百货零售行业的自身发展,原有的根据地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割据势力内的竞争白热化,寻求新的市场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加上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股东要求,客观上促进着零售企业必须选择进入新的市场。

  于是,这两种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在这里出现了四种选择方案:

  继续在一二线城市扩张拓展
  选择进入三线城市
  
继续在三线城市扩张拓展
  
选择进入一二线城市
  
就这四种选择,我们做一个简浅的分析:
  
继续在一二线城市扩张拓展

  由于这类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继续在该类市场扩张,往往会直接面临几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甚至有点在众多“敌人”眼皮地下安营扎寨的感觉,风险系数高、资本回收率低,所以选择几率较低。(但在市场动荡,行业洗牌时,就出现了“天时”了。)

  选择进入三线城市

  三线城市曾经在一段时间被企业家们所忽略,但随着这类区域的经济发展,消费力不断提升,市场条件逐步成熟,政府在招商引资上也有政策倾斜,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市场实力,可谓得天时、识地利了。于是出现了“三流城市、一流地段”的观点。而且目前的三线城市的竞争度并没有饱和。所以,进入三线空白市场或三线市场挑战市场饱和,风险系数小,资本回报率高,选择几率很高。

  继续在三线城市扩张拓展

  同样,原来立足三线城市的零售企业除非政策需要等,现阶段也只会选择在三线城市扩张。

  选择进入一二线城市

  同在前面的分析,当市场动荡,行业洗牌时,才是立足三线城市的零售企业去进攻二线市场的时机,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

  抗衡阶段的交锋,迈向行业洗牌的一步

  在内在需求和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二线派和三线派两股势力必将交锋,面对面的直接竞争,进行大浪淘沙,实现行业重组。现阶段的零售百货发展的状态是“二线派”和“三线派”(二线派:立足二线城市起家的零售连锁企业;“三线派”:立足三线城市起家的零售连锁企业)的相抗衡,主要战场在三线城市。

  号角嗡嗡,战鼓隆隆,三线市场硝烟弥漫;是攻?是防?如何攻?如何防?我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