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超市自曝曾遇到高级“职业买家”

时间:2012-05-21 08:44  来源:网络资源

    “职业买家”甚至还有专业的集中培训?


  记者作实验,去不同的超市刷商品条形码,证实防不正当“职业买家”“漏洞”的确存在


  有人专门在超市里“挑刺”,专找过期食品或变质食品等问题食品,然后索赔,这种“职业买家”的行为在市区多家超市都有出现过。昨天本报报道了叶先生的维权遭遇后,因为维权引发争议而一时成为关注。采访中,不少超市都苦叹因为“职业买家”行为有些过而让人难以招架,可消费者却认为这部分人的存在反而能让大家更放心在超市买东西了。


  记者 汤桂平


  多家超市叹苦:对“职业买家”难招架


  一提到“职业买家”的问题,不少超市纷纷表示“冤屈”。欧尚超市有关负责人说,职业买家是让他们最头疼的,这些人不同于普通顾客。这些人一开口就是“一赔十”,每次就要索赔好几千元。这位负责人还说,有几次他们工作人员都认出是同一个人,可赔偿的时候签字栏的姓名却不一致。据她所知,这些“职业买家”有本地的、柯桥的、上虞的,还有东北、安徽的,他们全国各地跑,看起来像是一个集团公司的。


  任女士曾经在我市超市行业工作多年,她说职业买家并非是新生事物,但现在确实队伍越来越大了,而且操作手法也越来越专业。任女士说,几乎每一家超市都跟职业买家交过手,到底哪一方出现过错很难区分,职业买家有没有搞小动作也很难判定,但超市往往处于劣势。


  而城市广场沃尔玛超市有关人员表示,他们超市也发生过类似“职业买家”事情,这对超市而言是比较头疼的。


  世纪联华人民路店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职业买家的出没恐怕是超市方面回避不了的一个现象。过年时他们超市在销售红枣时,就遇到过更高级的职业买家。当时他们超市正在销售一款“超特级”红枣,“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如果要有这种标志的话,要有特别批示。但是职业打假人员(看到后)直接提出来索赔两万元。”该人士说,超市方面赶紧联系供应商,供应商答复说只要通过地方等级审批也可以标注,手续上面没有问题。等供应商把审批文件拿过来,对方就没办法了。


  “非常专业,比我们自己自身,或者比一些政府相关部门的人可能都还要专业,对条款吃得很透很细。不只是过期这一块,连食品添加剂都研究得非常透彻。”该人士叹苦,食品添加剂多标或者少标不行,QS码过期没有更新也不行,甚至字体大小都有讲究,普通消费者往往更关注食品价格和商品质量,可职业买家往往会特别关注被一般人忽略的细节。比如进口食品,消费者看的是产地问题,可他们专找标志、生产食品许可证号。


  类似的“职业买家”市区有多少?还有专门培训?


  究竟是什么原因成了这些“职业买家”生存的土壤?昨天,记者再次联系叶先生了解有关“职业买家”的“工作秘笈”。叶先生说,自己也是摸索出来的,查看了相关的法律条文。而除了过期食品等外,他们最关注的就是食品的QS标志。“只要发个短信过去就可以知道到底这个产品是不是这家厂家生产的,否则就是问题食品。”叶先生说,前两天他们发现的一款茶叶商品就是如此,后来是通过厂方过来处理掉的。叶先生一再强调,他不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如何,不过就他自己而言,目的真的不是为赔钱,只要商家不坑害消费者就行。但没想到超市是去一次发现一次,问题实在太多了。


  目前在绍兴“职业买家”有多少个?记者问及这个问题时,叶先生说,他有几个是认识的,但不多,除了本地的还有一些是外地的,基本都是查找过期食品和不符合标志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