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5-21 08:51 来源:网络资源
“Ole’超市之所以还在坚守高价运行,是因为它与太古汇的高端定位相吻合,但Ole’已经将天河吃得差不多了,要再出现新的高端超市可能性不大。”黄文杰认为,高端消费人群规模小,加上广州高端市场环境尚未成熟,难以支撑快速的大规模扩张。
与传统超市大卖场天天拼特价不同的是,高端超市的最大卖点在于商品的品质。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认为,虽然上海Taste超市的关闭并未对广州构成直接的威胁,但是高端超市因为前期投入高、选址标准严、高品质供货难等原因,而常常受到市场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密集布点。
2
大卖场:跑马圈地时代逐渐远去
高端超市发展受市场空间所限,难以成为各家超市巨头抢占市场的制高点,那么,作为超市传统业态的大卖场,其发展形势如何?在受到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市场缩紧等因素的影响下,有关百货业“寒冬论”的说法不绝于耳。同样作为零售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超市,能否独善其身?
“超市业绩受市场影响并不明显,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节衣缩食也是一种正常心理,整体而言超市营业额的增长幅度有所放缓。”黄文杰分析认为,超市所售商品以快速消费品、生活必需品为主,属于一种刚性需求,受市场影响波动不大。
黄文杰同时认为,由于传统超市往往依靠规模优势实现大量销售,从而形成价格竞争力,而这种优势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效果正在减弱。“大卖场需要大投入,而大量的资金需求会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黄文杰认为,受大环境影响,各大超市正逐步放缓对大卖场的投入。
“超市的发展布局,与城市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中心城区的大卖场布点已经越来越密集,新增店铺的选址机会越来越少。”黄文杰表示,大卖场要有足够的辐射力支撑,一般而言其基础消费人群是20万—30万人,而目前广州“该有大超市的地方都已经有了,大卖场布局已日趋饱和,选址越来越难,十几年前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
而在黄华军看来,随着各大商圈的渐次成熟,零售巨头在第一轮扩张期间开出的大卖场,在原有租约到期后,还将面临租金上涨的压力,成本上升正成为推动超市转型的无形之手。
据一名超市负责人透露,与十年前相比,市中心大卖场的租金最多上涨了三四倍。据了解,此前吉之岛中华广场店在租约到期之前未获续约,其珠海扬名广场店同样遇到业主大幅提高租金的问题。而百佳超市中旅商业城店则因租约到期后,未与新业主订续约合同,目前只能以临租形式继续运营。
超市巨头大力扩张中型超市
◆趋势
大卖场狂飙突进的时代逐渐远去,高端超市短时期内又难以密集扩张,零售巨头下一步扩张计划剑指何方?
据此前媒体报道,百佳超市日前宣布了在华南地区开设“紧凑型中小超市”新战略:未来3年广州将开出50家中型超市,华南地区最终开到500家。
近日,百佳超市在荔湾区和业广场开出的首家中型超市已正式开门迎客。该超市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经营生鲜食品、柴米油盐等日用品,食品占比高达80%。据百佳中国区物业及发展总监林惠贞介绍,中型超市剔除了大卖场的百货、服装等购买周期较长的商品,陈列一目了然,更适合赶时间的一线城市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卜蜂莲花也于近日宣布了“千店计划”,即五年内新开1000家门店,并主打中型超市。据悉,目前卜蜂莲花第一家面积为4000平方米中型超市已在上海开出。此外,Tesco乐购也在中国开始培育小型门店,目前已经试水14家便捷店。沃尔玛中国区新任CEO高福澜近日宣布,将在中国市场上大规模推广中型超市,尤其密集布局三四线城市。
对于零售巨头集体“瘦身”转身对决中型超市的做法,“穷则思变,这种转型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黄文杰表示,经过多年的跑马圈地争夺大卖场市场后,一线城市大卖场店面的选址越来越难,且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存在投资风险大、回报时间长、收益慢等弊端。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新兴起的众多住宅区呈扁平式方向发展,适合中小型超市进驻。
“这种(中型)超市不需要庞大的消费人口支撑,它满足的不是一站式购物需求,而是一日三餐的必需品。”黄华军认为,中小型超市商品种类更加贴近广州市民就近、就便的消费习惯,是未来细分市场的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