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5-29 08:11 来源:网络资源
与连锁超市不同,百货、家电类企业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均出现了增长放缓的问题。
先是始于广东百货业、随后向其他区域扩展的客流、客单价也出现了下降现象,随后传统家电连锁业也越来越感受到了来自电商领域的挑战。
这一现象,也突出表现在已上市的连锁家电、百货企业身上。2012年虽已将过半,但是连锁百货、家电类企业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发展乏力的态势,却一直未得到扭转。
除了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外,阻碍百货业增速另有何因?多年来以规模制胜的传统家电企业,在以旧换新的政策结束后,还能拿出什么招架来自电商领域的冲击?
从上市类连锁家电、百货企业2011年年报以及今年第一季度交上的成绩单来看,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似乎并不难。
隐忧:透支消费力
在连锁百货、家电领域,都遇到了同一课题——透支消费力。
在大部分百货企业里,2011年报在营收与利润上,都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只有大连友谊、华联股份等少数企业在营收上出现负增长。但从今年第一季度企业报表来看,行业增长乏力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去年出现负增长的大连友谊、华联股份并没有摆脱业绩下滑的局面。今年第一季度百货企业的季报数据显示,大连友谊期内营收有0.01%的增长,但却是以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0.52%为代价的。
另一家企业华联股份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也难掩盈利的颓势,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华联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35.01%。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保持增长的一些企业开始出现增长下滑的态势,数据显示,友谊股份在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37亿元,同比减少25%;豫园商城下滑更为明显,一季度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下滑37.6%。
另外,在中国百货业的“晴雨表”城市广州,去年第四季度百货业出现整体下滑的现象。虽然在广百股份的2011年报报表里,我们依然看到了其期内营收71.9亿元,同比增长23.3%;实现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22.9%,但这些数据并未能掩盖百货行业在整体虚假繁荣下的隐忧。
2012年广百股份第一季度季报显示,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39.6万元,同比下滑8.21%。
实际上,家电零售企业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苏宁、国美、文峰大世界、欧亚集团等连锁家电企业在2011年的发展中,无一例外地实现了营收、利润的双增长,苏宁上市公司的营收规模甚至达到近25%的增长率。
但是在今年第一季度,连锁家电企业普遍遭遇了销售下滑的尴尬。在苏宁电器4月27日发布的第一季度报表中显示,其净利润为9.51亿元,同比下降15.3%;国美电器的情况则更为糟糕,在去年第四季度报表中,国美电器仅取得了4900万元的净利润,同比下滑90.61%。
“两家家电连锁巨头的利润下滑,与整体的经济大环境有关。”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政策上以旧换新的结束,使得客流量下滑;另外,行业竞争的加剧、电商领域的冲击,都使得传统家电企业开始加大对门店的升级以及电商业务的投入。
对此,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告诉记者,连锁零售行业的增长方式亟待转型,国家在经济增速上的放缓,客观上也是为了鼓励连锁零售行业在增长方式上的变革,依靠政策优惠的刺激并不利于百货、家电等零售行业的持续发展。
突破路径:自营与多元
但两者在突破路径上,迈出的步伐却明显不同。
对于百货企业来讲,联营与自营似乎总是不过时的话题。实际上,在我国目前的百货行业中,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实现了真正从联营向自营模式发展的转变。
在当前消费力不足、百货行业面临客流下降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更多的还是企业依靠扩大规模来求的发展。“二房东的角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成为我国百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企业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采购、经营能力。”陈立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