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为何绕不过“零供矛盾”这道坎

时间:2012-07-12 12:46  来源:网络资源

  一场来自零供双方的矛盾仍在持续上演

  日前,商务部在北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截止到6月20日,初步统计有71家企业主动报告存在的一些问题,涉及金额1.77亿元。专家表示,零供矛盾的核心问题在于对渠道的把控能力上。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整治治标不治本,最终还是应该由市场机制自己调节,依靠市场自发的行为才能彻底根治零供矛盾。

  零供矛盾,似乎成为国内零售业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与国外买断供应商的商品进行销售所不同,国内的连锁零售商主要还是依赖卖场经营,这使得零售商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零供矛盾的核心问题在于对渠道的把控能力上,零售商通过长期的渠道经营与客户把握,牢牢掌握住了终端客户资源,依据其强大的渠道和规模优势,向供应商收取各种费用。”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传统的商业逻辑,零售商应该依靠商品销售差价来赚钱。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目前我国零售业靠进销差价已经不能弥补零售业的成本,零售商对供应商通道费用依赖严重,一些商品甚至出现前台利润远远大于后台利润的情况。

  也有专家直言,零售企业过度依赖通道费用的背后是其盈利模式决定的。据了解,在目前的盈利模式下,零售商的利润分为前台利润和后台利润。前台利润是指向供应商征收的通道费用,而后台利润则是通过商品差价而获取的利润。

  事实上,零售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一方面,近几年商业地产火暴,租金也水涨船高,当租金所占成本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是没有办法通过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完全去弥补成本的快速上涨,凭借零售商自己的力量很难消化自然会把这个成本进行转嫁;另一方面,近几年零售企业快速扩张,一些企业还未完全摆脱区域化品牌的瓶颈,就开始尝试进行全国扩张。非理性的扩张不仅变相推高了租金而且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再压供货商的价格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姜姝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在杜岩宏看来,根本解决零供矛盾关键在于实力的博弈,供应商应加强其产品的竞争优势和逐步建立其多样化的营销渠道,甚至自建直销中心应对零售商的欺压。对零售商而言,压榨供应商获取利润的模式不可延续,必须要回到以自营业务为主的零售经营模式,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收费很多时候是暗箱操作的,政府参与整治只是一种行政手段,毕竟政府的监督有限,可能更多的是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解决零供矛盾更应该是由市场机制自己调节,依靠市场自发的行为来彻底根治。”姜姝说。

  值得一提的是,面临供应商的反抗以及相关部门对乱收费的整顿,零售商也意识到这种模式不是长久之计,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零售商又开始做起了“二房东”。也有专家直言,零售行业盈利模式积重难返,如果不改变目前的盈利模式,大型零售商还将通过其他方式转嫁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对此,杜岩宏认为,国内许多零售商都以联营模式进行经营,收取联营扣点和通道费,这是我国零售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现象,由于这种模式容易复制,并不需要承担存货风险,得到大量零售商的青睐。但零售商回归商业本质,进行买卖差价盈利,加强零售经营能力将是零售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也是当前激烈的零供矛盾下的较好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