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7-25 08:10 来源:网络资源
缺钱,几乎是所有实体书店面临的困难和考验,这几年来为数不少的实体书店,就是因此而变得生存困难,举步维艰,以至最终倒闭……
最近看到的一个消息:继风入松、第三极、光合作用等多家书店相继或“倒闭”或“停业”之后,单向街蓝色港湾店也“打包”搬家。这家京城有名的人文书店将停业两个月,并将于9月在一家大型商场重新开张。与很多实体书店相比,单向街是幸运的,上千名读者捐助它的搬迁,即将进驻的商场也给出了优惠的房租条件。
这是这家民营实体书店的第二次搬迁,其搬迁的原因是“与所在商圈的优惠合约到期,回归正常的房租无论如何无法承受”。缺钱,几乎是所有实体书店面临的困难和考验,这几年来,为数不少的实体书店就是因此而变得生存困难,举步维艰,以至最终倒闭。
除了单向街未来的命运让人担忧之外,它这次不得已的搬迁也引起很多人的讨论。2006年,单向街书店在圆明园正式开业,之后搬至蓝色港湾,这次又因房租高涨而迁,这令许多读者、网友十分感慨。新的单向街将出现在东四环外一家商场里。这距离它最初的安身之所已相隔25公里。北京太大,从西郊到东郊,它走了这么远,只是想在偌大的都市里寻找一个立足之地……网友说这是单向街“流浪”的开始。这种心理、这种情绪,带有一些惋惜、留恋、怀念甚至伤感的意味。
对于很多人来说,单向街是人文地标,是梦想家园。这里常常举行的文化活动,吸引着众多的文艺青年。但是,像其他实体书店碰到的困难一样,当理想和精神面对物质的现实时,很多读者还是非常忧虑几年后,这里的租金也会上涨,那时,谁知道这个“流浪者”是不是又要被驱赶到东五环、东六环?这不是没有前车之鉴,那些总在拆迁的艺术区,那些同样曾经暂居在圆明园的艺术工作者,最终只能栖息在城市的最边缘。这样小小的人文书店,没有了栖身之所,只能流浪吗?
这几年,关于国内图书经营业中民营书店生存困难、相继倒闭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有的媒体评论说:在这个文化已经成为热门产业的时代,民营书店的倒掉似乎是一个让人尴尬的局面。有人说惋惜,有人说大势所趋,有人说“有书店,感觉才好”。
城市和书店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一座城市,不仅需要高楼大厦、通衢大道,还需要文化,书香弥漫的书店就是这种文化功能的体现。有人把城市的书店生活形象地形容为一种“诗意的栖居”。这些能够给人们带来静谧、深邃体验的书店,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具有文化象征和精神符号的意义。
很多爱书者,或许都知道诚品书店。诚品书店秉持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每年举办数百场演讲与展览,它在城市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影响了当地人的阅读和生活方式,塑造了文化地标和人文风景……
一个城市的成就,不完全看它接待了多少高贵的客人,还要看它接待了多少精神流浪者。每座城市都应该有几个反映城市特色的民营人文学术书店,它们是我们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让书店再流浪,城市应该为我们的书店留一个位置,这其实也是为我们的心灵留一个安妥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