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零售业“人多、钱少、别来”?

时间:2012-08-08 08:06  来源:网络资源

新京报5日报道引用了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近日公布的数据,分析称“北京超市零售业年薪仅为房地产三分之一”。在2011年,在北京17个行业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平均年薪达10.2万元居首,是超市零售业3.67万元的近3倍,而百货业则为5.31万元。出版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平均年薪分别为79849元、75386元,分列第二、三位。


  与此同时,有年人均销售收入的不同行业数据对比,更深表怀疑:如超市84万元,百货39万元,互联网30万元,房地产84万元等。


  这种不痛不痒的官方数据,对企业和个人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不过让知情、低薪的部分从业人员徒增烦恼而已。北京人社局官方称,“企业可按照函数曲线参照业绩是否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以确定涨薪幅度。”这档事,和笔者在前文《商业地产人才普遍高薪是“伪市场需求”》评述殊途同归。薪资是职场永恒的话题,且再分析一次。


  没有两家公司是完全相同的,不同行业间更有巨大的商业模式、薪资结构不同。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为例,2011年,腾讯公司收入285亿元,利润102亿元,以1万的员工数量来算,人均创造价值285万,员工人均收入则超过15万元。这份企业标本,就是官方资料显示该行业年人均销售收入和薪水的10倍、2倍,可见对腾讯没有任何参考作用。


  而官方建议的“当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超过全市职工平均工资1.5倍以上时,其工资增速应适当降低”则更为可笑,在充分竞争的互联网行业,好公司用人的薪资标准向来是水涨船高的,全面领先国内对手如百度、谷歌、网易、新浪等公司,才是腾讯人力资源体系的目标。


  当然,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九死一生,招不到人,留不住,养不起,平均年薪大概就只有四五万元——还常延期发工资,包括一年只给三个月。这些公司的老板和HR总监,都特别想给员工现有两倍工资及约值数十倍的公司期权。更好薪资条件,非不愿也,实不能!


  互联网创业潮如火如荼,一些年轻的创业者,合伙人员工第一年做项目的时候,因为拿到的投资不多,每个人就领两千元的月生活费。一年半载后,大半的项目、公司可能会倒闭或调整,若决定放弃-尤其是技术类人才,很容易就进入华为、百度、微软等老牌互联及通讯公司,或者是尚未盈利但势头很好的美团网,很容易就能拿到10-15万年薪。这些例子,都曾发生在我身边。


  没有一个企业的内部部门是一碗水端平的。如房产业,譬如潘石屹的SOHO中国,据说年收入少于30万元的销售员工在团队里都抬不起头,年入七八十万元者有之。但它的综合、策划等部门员工的收入,毕竟不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