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零售渠道将成未来新方向 看中日流通业

时间:2012-09-10 13:13  来源:网络资源

  在日本,百货店、GSM(综合购物百货超市店)等大型店铺的经营每况愈下,业绩从去年开始就处于下滑通道。同时,日本流通企业同样面临房租、人工费等各种运营费用的上升,面临统一通信、互联网、IT技术带给零售商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正在进入一个全零售渠道时代。

  2012年以来国内零售业一直持续的一片哀鸿,让零售业的转型没有争议。

  但在竞争环境、消费者、生产力等诸项因素发生巨变,压在零售企业身上的四座大山——房租、人工费、能源费、刷卡费等愈发沉重下,面临转型升级的流通企业对于如何转仍是困惑:前路到底在何方?

  在自身内部充满困惑之时,向过来者学习是不错的突破口。日本流通业向来是亚洲零售业的先进代表,也一度是中国流通企业的先进样板。8月20日,在中日双方签署《关于设立中日流通领域对话机制的备忘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指引下,中国商业联合会和日本零售商协会共同牵头主办了旨在解答上述零售企业困惑的中日流通促进论坛。

  中日流通业差距仍存

  日本是世界上流通业发达的国家,流通业在国内各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日本国民经济计算年报数据,2010年,流通业(批发及零售)的附加值总额占GDP的13.5%。

  “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商品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日本流通业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8月20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琴华在中日流通促进论坛上如是说。

  事实上,国内流通领域包括百货店、购物中心、便利店、生鲜超市等业态发展初期几乎都是对日本理念和模式的借鉴和学习,日本流通业同为亚洲消费市场的相似性及发展时间的在前,使得中国流通业总能在日本找到先例。

  论坛上,日本永旺集团、丸井集团、Trial公司等在介绍日方经验时则将重点落在了“现 代IT技术、信息系统对管理和服务的提升”上。而这恰恰是中国流通业的短板。

  “中国流通业信息化发展远落后于日本,”北京长益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清在论坛上介绍,虽然中国流通企业总数很多,但每家企业对IT投入很少,与日本流通企业不多但每家企业IT投入很大形成鲜明的对比。

  宋清援引美国IDC的2011-2016年中国流通行业IT投入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零售企业的IT投入为23亿元人民币,但与日本相比,中国单个零售企业的投入却很少,平均投入只有200万元人民币,对比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投入仅占0.05%的规模,而日本一家零售店铺的平均投入在1000-2000万元人民币;同时,中国零售企业购买IT软件的平均投入为20万元人民币,日本零售企业的这一数字为500万元左右。

  “中国流通企业IT投入整体增长也很慢,年均增长在10-15%,”宋清援引美国IDC报告说,预期中国零售企业到2015年后IT投入增速还可能下降到4.9%。而其中原因可能在于运营的投入,以及对于IT成本控制的非常严苛。

  在日本排行第二的大型综合流通企业日本Trial公司董事CIO西川晋二也在论坛上表示,过去十年零售业增长迅猛,但现在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日本流通企业信息化系统已全面面向营销和增值深化,不仅挖掘数据还提供信息,全盘驱动业绩提升。但中国流通企业对IT系统的理解还停留在管理工具的层面。宋清也介绍,目前中国流通企业在信息系统应用上,占比最大的还是财务管理(71.6%)、企业资源(59.8%)、人力资源(42.9%),对于数据挖掘(7.5%)、决策支持(15.5%)、知识管理(8%)、商业智能(12.1%)等日方零售企业已深入挖掘的领域则涉足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