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2-10 08:06 来源:网络资源
原因
成本上涨蚕食利润空间
在采访中,商报记者发现,便利店行业收缩战线的主要原因,在于日益高涨的运营成本不断蚕食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房租和人力成本,是便利店行业最大的成本负担。”李政纲说。
首先是房租。便利店多集中在写字楼区域、主要商业区、大型社区出入口以及一些新兴商圈。便利店对人流量的要求相对较高,选择的也多是繁华地段,因此房租是其成本支出中的“大头”。
“繁华地段房租太贵,偏僻的地方销售额又不行。”赵彪向商报记者表示,可购最贵的一个门店,房租每月近3万元。
李政纲也表示:“一间60平方米左右的便利店,租金和去年相比涨了30%~40%。仅此一项,一个月就要多开支2000元。”
人力成本的上涨也让便利店很头疼。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研结果显示,2011年零售企业的人工成本增长19%,2010年上半年则只增长了15%。
“半年前,1500元一个月可以招到人,现在最低要1800元。”赵彪说。
李政纲也告诉商报记者:“一般一个便利店需要5名员工,算下来员工工资一个月就要多支出1500元。”
此外,物流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可购有自己的物流中心,但物流配送仍处在亏损阶段。物流在我们的成本比重里占了30%左右。”赵彪说。
李政纲给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相比半年前,一间60平方米的便利店,一个月的房租、人力等成本支出增加了约4000元。
便利店在销售方面情况如何?日前市商委组织召开零售业开会,一名与会人士向商报记者透露:“便利店行业的许多老板都表示,销售额与去年基本持平,有些还有所下降。”
自救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来自市商委的数据显示,重庆每年的商业零售额增长率在20%左右。而戴德梁行研究顾问部曾对重庆便利店市场做的分析认为,平均每拥有3000人的社区,就有一家便利店的市场需求;未来重庆主城区按规划将达1000万人口,照此推算,对便利店的最低需求有3000多家。
在采访中,多位便利店负责人均向商报记者表示,重庆便利店市场前景广阔,现在面临的是3~5年的市场培育期。如何度过培育期?商报记者了解到,已有便利店开始通过降低成本、发力细分市场等方式自救。
“在降低成本方面,我们有几大举措。比如物流配送,将时间从白天调到晚上,司机一晚上可以多运两次;重庆货源成本不断增加,我们正在实施从外地调货到重庆;现在的新店都使用LED灯,虽然价格高,但一个月可以节省电费五六百元。”赵彪说。
李政纲则瞄准了细分市场:“十多铺主要是开在商圈周围,目前已有28家店;十分利定位在社区,已经开了30家;钟秀丽是女性美妆便利店,上个月第一家在綦江开业,明年将推广到主城区,开30家左右。”李政纲说。
除了细分市场,李政纲还打算在明年推连锁加盟。“对管理公司而言,将能够很好地转嫁成本压力。”李政纲说。
新闻纵深
如何在行业洗牌中生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1年中国特许加盟行业投资景气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45个行业和业态中,便利店的投资回报处于较低水平;在近两年内并购和整合将会比较频繁的行业中,便利店排在第二位。报告认为,经历2008年以来的开店潮后,便利店将进入门店租赁到期的集中阶段。这意味着,连锁便利店企业已开始进入洗牌阶段。
便利店如何才能在行业大洗牌中笑到最后?
“便利店首先要解决适应当地‘水土’的问题。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合理调整运营时间,因地制宜地进行货源品种的规划。”重庆市品牌协会副会长韩昆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便利店的经营理念有些僵化。同一品牌的便利店,在不同的地段,营业时长这些不一定非要统一”。
此外,拓宽渠道和丰富宣传手段,也是便利店急需完善的事情。“便利店可针对店铺周围的消费者,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制定如免费送货等相应的促销措施。”韩昆说,还可以考虑通过微博等加强宣传力度。
昨日,重庆市品牌协会秘书长张锐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力发展异业联盟,是便利店以后的发展趋势。对于便利店发展环节中关键的物流配送,便利店的管理者不可全面开花,要以一个区域为中心,逐渐向外围辐射,在降低物流配送和信息化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形成集聚效应。
韩昆则认为,校企合作是降低人力成本的一个不错的途径,此外,还可以考虑丰富业态,通过网络辅助的方式进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