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2-26 08:04 来源:网络资源
当电商日进斗金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时,传统零售商浮躁了;当马云与王健林的亿元赌约不胫而走时,关于传统零售的前途与命运似乎已有预判。2013年春节伊始,实体零售更是在电商相对哑火的“冬歇期”里也没有交上预期的答卷,销售增长趋于下滑。
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在桎梏着传统零售企业强势增长的未来?难道仅仅因为经济大势?仅仅因为电商分食?相信这些都不是根本。
消费习惯变了,市场环境复杂了,个性需求凸显了,曾以标准化制胜的传统商超企业却OUT了。要不要继续复制门店?新店开向哪里?开什么样的新店?建立在标准化运营基础上的商品品类结构如何在新消费商圈里实现灵活的优化调整?在一片电商“狼来了”的呼声中,如何坚守并主动出击?
这些才是当下的传统零售商要坐下来好好谈谈的话题。
从春节销售现下滑说起
在与重庆一家本土商超企业数据分析师的聊天中,得知这家企业在春节期间销售并不理想。谈到商品品类时,对方尤其举了白酒、针织服装类商品销售下滑的例子,尤其是中高档白酒的销售。
从整体来看,这家企业的生鲜品类商品销售较为理想,这也反映出了超市企业的立足之本,作为超市企业,生鲜经营是命根子,也是必须要守好的一块阵地;但是服饰类、酒类、滋补类商品的销售则少了些往年的火爆销售,这则反映出超市企业在经营上述品类中的优势在逐渐被取代。
由于消费习惯的变化,无论是服饰、酒类还是滋补类商品,随着消费者对于该类商品的品质诉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超市大卖场在销售这些商品方面已经没有原来的优势。而市场在越来越多地被定位高端的精品超市、百货商场、电商等业态分食。
实际上,从近来商家不断爆出的春节销售数据中不难发现,一些商超企业在今年的春节销售中已经感到了整体增长的乏力。虽然大部分企业在春节销售中都基本实现了持续增长,但是春节销售在商超企业一年中的战略地位在逐渐地被淡化,依靠春节销售托底的经营思维也应该尽快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