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零售凸显消费需求 多重瓶颈尚待突破

时间:2013-05-17 08:12  来源:网络资源

  去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网络购物使用率升至42.9%,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元,网购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突破6%,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7%。2012年被公认为国内电子商务元年。

  势头迅猛的电子商务成为近年市场热度不退的话题,使得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有关电子商务产业的提案和议案也大幅增加。面对电子商务进军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何突破诸多瓶颈让电商健康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凸显巨大的消费需求

  如今,电子商务、网购已成为销售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信息显示,近10年来,中国电子商务零售交易以年均高于40%的增速迅猛发展,在国内各种零售业态的成长对比中,网络购物已连续多年保持第一。2012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元,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网购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突破6%,占据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7%,并且这一比重仍在持续上升。如果说2012年被公认为国内电子商务元年,那么今年或将是其突破瓶颈,继续创新,从而获得再次飞跃发展的关键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对此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电子商务发展的数据更加凸显了中国消费者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尤其是三四线以下地区60%以上的消费增长速度,远高于作为传统消费主力的一二线城市40%的消费增速,表明三四线城市消费能力的释放正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主要增长来源。曾任商务部部长的陈德铭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网购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网购在我国整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已起到巨大作用。业界人士称,目前电子商务全线压境,传统企业忙着转型,电子商务已成为如今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诸多瓶颈亟待突破

  突破瓶颈,让电商健康发展,有序地影响市场和商情,成为近期业界热议的话题。业界普遍认为,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

  包括目前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法规、政策过于密集和零散,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物流快递发展跟不上,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落后,存在的瓶颈制约了网络消费率提升和规模扩大;金融业创新不足,对电子商务及新兴互联网技术吸纳能力有限,难以有效支撑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传统企业“触网”越来越多,而电子商务需要技术搭建、日常维护、运营管理、仓储物流等多个环节,传统企业亲力亲为或面临诸多风险。

  在诸多建议中,包括建立电子商务交易监督机制,加快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政府应引导规范网络零售业的市场经济活动;加快推进网购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立,比如第三方交易平台、电子商务企业认定等还是空白;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电子商务交易监督机制,因为网购这种跨地区、跨领域的交易,如果没有多部门协作形成合力,一些执法难以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相对于实体交易,具备流程透明、过程在线的特点,只有加强工商、质监、物价、税务等电子政务的对接,才能有效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消除无序竞争及破坏行业公平发展的隐患;应严格市场秩序管理和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同时由质检部门介入电子商务的质量监督,从产业链源头建立监督机制;加大创新执法的力度,用传统管理商业的模式来执法网上交易,成本会大得不可想像,必须要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建立,包括跨部门的涉信执法、信息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及服务机制化等;应鼓励第三方机构对网络零售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价和认证服务;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企业自律、净化行业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