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7-26 08:10 来源:网络资源
预测5零售商触网叫座难叫好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商务部提出“十二五”期末,力争网络购物交易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预计2013年网购交易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巨大的发展空间、快速的大趋势,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商和品牌生产商以及其他力量积极地发展网络零售,这将成为零售渠道之争的新战场,2011年,零售商“跑马圈地”除了陆地,也会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空中”。
包括沃尔玛、家乐福、TESCO、国美、苏宁、大商在内的很多大型零售商都已经开通了网络零售业务,众多区域零售商也表示出了浓厚兴趣,跃跃欲试。事实上,传统零售商开拓电子商务有很多优势: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较好的信誉、丰富的商品结构、长期稳定的供货渠道、遍布各地的实体网络和相较于目前国内许多B2C网站来说更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然而,2011年尽管可能掀起零售商触网潮,但却会叫座不叫好。因为网络零售除了需要具备上述优势,对技术要求更强,在营销技术、消费者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面都与传统零售完全不同。此外,传统零售商进军网络零售尚缺乏专业的人才团队。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传统零售商对开展网络零售的业务方向和定位不清。很多企业仅将网络零售看作业务的补充,可有可无,可以“试水”看看情况,效益好就做,不好就关掉。战略与战术上的双重轻视,不会给2011年传统零售商进军网络带来太大效益上的改观。
预测6单一业态格局生变
做精、做专、做深、做透的战略,曾经主宰零售业很长一个阶段的发展。但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单一业态的生存方式正在逐步被摒弃,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多元业态发展的黄金时代。
很多以超市为主要业态的零售商现在都朝购物中心模式发展,这一点在区域零售商身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一些超市企业尝试涉足百货、餐饮、美容美发、影城等不同领域的业态,以满足当地顾客的全面需求,取得良好业绩,这些举措显著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甚至有区域零售商有计划切入整条商业街的全面运营,而包括沃尔玛、家乐福、TESCO、麦德龙在内的外资巨头也都纷纷从大卖场业态向购物中心、便利店、电器专卖店等业态延伸。而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也证明,在明确主业并优先发展的情况下,适当地去创新和开拓其他领域,使自身的商业功能更加完善,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出“组合拳”的优势。这的确是一条符合时下发展潮流的可行之道。
2011年,尚未行动的零售企业如实力允许,大可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或许能为未来发展找到新的“绿洲”。
预测7外资企业在华将呈两极分化
领跑中国长达15年后,家乐福疲态尽显。
截至2010年10月,家乐福中国全年25家新店的计划只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而且还失去了门店数量及单店销售两项保持多年的冠军头衔。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7年至2009年数据,家乐福的销售增速、门店增速、单店收入三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比家乐福情况更糟的是卜蜂(易初)莲花,其撤出天津,各地市场份额也被竞争对手进一步打压,再加上长年的不盈利,显然不堪重负。而与此同时,沃尔玛、大润发、TESCO、乐天玛特等却在一路高歌猛进。
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10多年前只要是个外资企业就可领中国零售市场一方风骚的时代已经过去。外资零售商在华将逐步朝两极分化发展,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一样将被淘汰出局,发展了近20年的中国零售业已经初步有了这份底气。
2011年,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预测8上游厂商争夺流通渠道
上游厂商对终端渠道的觊觎一直没有放松。在零售商正通过农超对接、海外直采等方式寻求供应链变革以应对未来竞争时,2010年,一些生产巨头正悄无声息地向零售渠道延伸。
这其中,江西农产品生产巨头正邦集团采用的是并购、整合当地小零售企业而渗透的方式;中粮集团则用150亿元整合猪肉产业链以及千万元投入悦活果蔬汁,开设上百家直营店,并推出了食品商务网站——我买网,销售自己的产品;黑龙江农垦北大荒商贸集团也欲在全国开100家连锁店;娃哈哈集团也在河南准备开出shoppingmall,进军零售业,并将在未来3至5年投建100个购物中心……
这一现象在2011年乃至更远的未来会更频繁。生产商在与零售商合作中也在学习零售业的经营之道,期望掌握渠道、拥有话语权。一旦这些企业尝试成功,会激起众多上游厂商的兴趣,导致更多生产商涌入零售业,这将给零售商制造新的强大竞争压力。因为生产商本身具有上游产业链优势,一旦把生产、分销、零售成功结合,将把控供应链的全程环节,具有零售商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不过,与零售商切入上游生产领域一样,生产商的零售之路也不会过于平坦。零售商尚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