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预测:2011年中国零售业态20个趋势(3)

时间:2011-07-26 08:10  来源:网络资源

  预测9二三线城市高端市场趋热

  高端超市近几年在一线城市风靡,很多零售商也都纷纷瞄准高端消费人群,推出精品超市,加大进口商品比例,提升服务品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端市场将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部分二三线城市也具备高端市场的开发潜力。比如,在石家庄市,北国股份就开出“精致生活馆”,安徽红府超市也推出“嘉年华”超市等高端品牌,开辟了当地的差异化经营蓝海,引起业界关注。

  可以预见,2011年,二三线城市甚至发达地区的四级市场的本土零售商也会将目光投入高端消费人群。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高端超市都无法取代大卖场、综超、生活超市等主流业态,因为高端超市这一业态的受众目前在中国市场过于狭窄,更多的是为补充和完善市场的缝隙需求,而不是满足大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换句话说,这是对细分市场进一步的补充,而不可能是替代或是革命性的颠覆。传统业态的主流地位仍将长期保持。

  因此,高端超市不乏为企业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但至少在三五年内,不能成为主要方向。此外,高端超市对供应链的要求也更高,大多数零售商连有效的供货渠道都难以完善,更勿谈直采。这也必然造成尽管企业可以开出高端门店,却很难形成特色、难有核心竞争力的局面。

  预测10供应链变革继续深入

  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毋庸置疑,供应链的变革在2011年将继续深入。因为这关系到零售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不夸张地说,供应链变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零售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生死存亡。

  压缩供应链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趋势只会更加突出。除了农超对接在历经数年探索实践后会更水乳交融、加快开发自有品牌外,从联营转向自营的步伐也将在2011年提速,直接采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区域零售商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将会掀起新的热潮。同时,零售商开始尝试从海外厂商直接采购,这给国内企业的差异化经营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也将使供应链的变革呈现更多元化的态势。此外,在更加注重食品质量、安全、新鲜的今天,冷链物流作为供应链末端的重要一环,也越来越受到零售商的重视。武汉中百等企业均斥资数亿元,启动低温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这将让零售商的门店提档升级驶入快车道,生鲜经营将进入冷链时代,这也意味着生鲜冷链竞争进入了新阶段。

  预测11“绿色零售”亟需转化成竞争优势

  在全世界一片“低碳”呼声下,零售业也呈现出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在门店建筑、装修、选址、商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配送及业态等方面,均以节能、低碳为核心进行变革。大部分零售企业设置了专业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整体节能工作,对门店的节能改造也愈加积极。

  但由于节能改造资金多由企业直接投资,缺乏其他融资渠道,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2010中国零售业绿皮书》显示,53.5%的企业希望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32.6%的企业希望有政府补贴,由企业、政府、经营户相结合,或与厂家共同承担等其他方式;只有10.5%的企业考虑全部由企业承担节能费用。可见,在这方面,政府补贴及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是“绿色零售”能否大踏步前进的关键。此外,如果一家店改造需要投入500万,100家店则需要5亿,而收回投资需要较长时间。对本土零售而言,与其花5个亿去改造,不如拿这笔钱去拓展新店更具诱惑力。因此,2011年,“绿色零售”依然是主流,但行业和企业更应该去思考如何将“绿色”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这样既能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也能使企业收获实实在在的效益,变被动绿色为主动绿色。

  预测12互联网营销将更受重视

  2010年,中国零售企业再一次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影响力。中国新一代的消费者非常熟悉网络,除了网络零售,开设网络商城,零售商更应该认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

  因为,中国的网络力量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媒体。传统零售商要充分认识并了解网络营销,加强网销力度,利用网络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销售业绩,并要充分通过网络与消费者互动沟通。

  除了自身建设外,零售商可以充分利用QQ、MSN、博客、微博甚至时下正广受网民青睐的团购网站进行营销。

  如果利用得当,网络营销完全可以将传统零售商的品牌优势、顾客忠诚与网络的便捷性和消费者的网购习惯进行高度绑定。这样既可避免客源流失,还能在无形中扩张商圈,突破传统商圈的束缚。中国零售企业的营销方式多年来基本没有变化,手段相对单一,而改变,不妨从互联网营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