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7-26 08:10 来源:网络资源
预测13人才瓶颈进一步凸显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零售业已经不差钱,但是相当差人!多年过去,零售业缺人的现象却没有得到缓解。尽管每年毕业上百万大学生,零售企业每年也在招聘大学生,并且加强储备人才,但人才问题却一年比一年更为严峻。
这一问题在2011年会进一步凸显。好的采购人员、店工、基层管理人才等依然是行业争夺最激烈的人才。同时,随着零售商开辟高端超市或主题超市,拓展网络零售,这些企业本不具备的人才显然很难从内部培养,从外引进也没有良好的方式和途径。一些触网的零售企业需要大量招聘了解互联网的技术、运营、销售等各类电子商务人才。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讲,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而且,在零售行业的业态、营销手段、技术设备等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也较以前更高,拥有一专多能的专门针对零售业的复合型人才尤为匮乏。此外,零售行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所以造成了技术知识的流失和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高额成本。因此,需要再次强调的老生常谈是:如何在培养人才、寻求人才的同时,更好地留住人才,这是至关重要的。
预测14资本对接愈加紧密
资本对零售业热情高涨已持续数年,零售企业也对资本频送秋波。2011年,零售企业与资本的对接与以往相比会更频繁,风投(VC/PE)与零售商在各种场合的直接与间接接触的机会也会更多,双方的了解会更加深入,合作意向也会有所增强。
一方面,投资机构和证券市场普遍看好连锁零售题材。目前,几乎每一家稍具规模的连锁零售企业,都会会受到众多风投的集体“骚扰”。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尤其是区域零售商受到突破困惑,也有意向借资本的力量实现再度腾飞。
但问题是,太多的连锁零售企业想着尽快上市。尽管每年都有与风投成功对接的企业,如红旗连锁获九鼎投资1.5亿风投;每年也有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零售商,如人人乐深交所终圆上市梦。然而,也有岁宝百货、上海徐家汇商城等零售商上市征途受挫搁浅。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证券市场也会对零售商亮红灯。数万家零售企业里能够最终实现上市梦想的毕竟屈指可数。中国总共也才几千家上市企业,分配到连锁零售企业头上的配额就更少。更要提醒行业与企业的是,风投等资本也不会雪中送炭,国美控制权争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此,在资本过分的热情面前,零售商一定要保持清醒,量力而行。
预测15商业地产快速增长
2010年以来,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新政,使住宅市场投机行为被空前打压,从首付、利率、回报率等方面看,商业地产明显优于住宅市场,因此,国内地产商在2011年会更多重视商业地产。
在商业地产的投资运营中,良好的规划及设计成为盈利的先决基础,也是近年来商业地产关注的重点与热点。这方面,零售商较开发商更有优势。在二三线城市,很多零售商也都涉足商业地产,但大多都是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前提,却也不排除由于商业地产的诱惑过大的因素。
2011年会有零售商将主力精力转向商业地产。不过,零售商进军商业地产的风险也不少,因为零售业毛利较低,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地产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有实力的零售商在区域市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切入,实力弱的企业则切忌轻易进入商业地产领域,以免“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个别零售企业在二三线城市开发大型商业地产,却在招商上陷入僵局,造成骑虎难下的现象。
预测16“车轮商业”开始发力
香港为何成为购物天堂?地铁商业功不可没。而在中国内地市场,地铁商业的范畴显然太窄。零售商将面临的是一个“车轮商业”的时代。但是,车轮商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目前中国在这方面极度缺少专业的人才。
不过,企业已经有所动作。如浙江银泰百货将在5年内在北京地铁沿线开设10家购物中心。2010年1月,银泰百货与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北京市场,京投银泰主要承担北京基础交通设施轨道的投资工作。与京投银泰合作后,银泰百货将拥有在京投银泰投资的地铁站站口附近经营商业设施的优先选择权。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投入的4万亿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现在,各地公路、铁路、机场等工程正陆续完成,南京、杭州、长沙、广州、重庆等城市都在建设地铁。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工,配套的商业项目也会随之建成,更多的商业机会也将展现在零售商面前,很大程度上缓解零售商网点拓展上的困扰。2011年,会有更多的零售商去争夺这一宝贵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