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企业集体遇“寒流” 本土零售重启区域扩张(2)

时间:2011-11-11 08:17  来源:网络资源

  本土零售企业重启区域扩张

  外资零售商集体遭遇“寒流”,而对摸索前进的本土零售商来说,在今年前三季度交出漂亮成绩单的同时,“加速扩张”几乎是所有本土大型零售企业的“主旋律”。尤其是广州市场,今年更是迎来了商业项目“爆发式”增长。

  广百股份在2009年成功布局揭阳、惠州、成都、茂名、深圳、武汉六地,创下一月内连开三店的新纪录后,这两年的扩张步伐并未放慢。今年,广百在珠江新城、北京路复建商场已连开两家年轻时尚的GBF百货,与此同时,广百股份继续“添丁”,签订增城东汇城项目租赁合同。

  据广百股份CEO黄永志透露,今年广百至少会开出5家新店,湛江、花都、广州太阳新天地等项目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开业,初步完成了“立足广州、拓展华南、面向全国”的战略布局。

  而一直被业界诟病为扩张缓慢的天河城百货,今年也明显加快了扩张步伐。继旗下第二家欧莱斯名牌折扣店在高德置地美居中心正式开业后,11月5日,天河城百货进驻白云新城的5号停机坪店正式开业。据悉,其东圃店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预计最快在下个月开出。而最近,天河城母公司粤海投资与广东天河城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内地发展大型综合商业项目,这意味着,今后天河城扩张步伐将加快。

  另外,广州王府井也将走出在广州15年来一直坚持的单店形式,在佛山开出首店;广州友谊在世贸打造广州首个男士主题百货店后,也将在今年首次进军佛山地区;华润万家今年则计划新开400多家门店,其中大卖场将达70~80家,高端超市达10家左右,并以广佛区域为重点发展区域。

  广州惠润商业地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欧小卫表示,因盲目扩张的战略失误而倒在市场竞争中,让本土零售企业从一味注重规模的盲目扩张开始调整为做强区域市场。这一战略在经历了3年多的时间后,在2011年迎来区域扩张的新变化。

  差异化品牌组合寻求突破

  “在这一轮与外资零售巨头的较量中,本土零售企业不再把‘价格战’作为首选因素。”欧小卫指出,如今的商场尤其是区域龙头商场,更愿意以各种增值服务以及品牌资源整合实力与外交抗衡。

  将在今年年底亮相的珠江新城太阳新天地购物中心就高调宣布,已集体签约引进近20家西班牙高端时尚品牌。据悉,Elisa Palomino、DUYOS、Agatha Ruiz de La PRADA等近20家西班牙时装品牌首次进军中国市场,并把广州作为内地市场扩张的首站。而刚刚开业不久的广州太古汇,则云集了Armani、Bally、Bulgari、CHANEL等150多个国际一线品牌,其中逾70个品牌为首次在广州亮相。

  如果说,高端商场品牌调整是迫于竞争压力,那么一些老版商场则是出于主动应对。天河城、正佳广场、中华广场这些老牌商圈加速商场品牌组合调整。其中,天河城撤离合作多年的老主顾万宁,腾出空间引进西班牙服装销售第一大品牌ZARA,并在一楼引进NINEWEST旗舰店。而广州友谊在国庆前完成了对男士馆和综合馆“双子百货”的优化调整,南馆初步形成“男士服饰+高端电器+高端餐饮”的新业态组合格局;北馆主营女士服饰、化妆品、珠宝、家居等商品。丽柏广场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后,重新引进世界第三大奢侈品集团PPR旗下Gucci。而正佳除了引入美国玩具零售巨头玩具反斗城、香港小型主题百货NOVO、快时尚H&M外,今年还引进了INDITEX 集团旗下9大品牌。“快时尚和餐饮将是我们今年的调整重点。”正佳广场副总裁李穗生表示,其中餐饮比例将占全业态的18%。

  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分析,越来越多新品牌进驻广州,不仅丰富了品牌结构,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对广州的商业而言是件好事。“新品牌的激发搅动也恰恰是广州商业做大做强的标志。”黄华军认为,与几年前第一次扩张浪潮相比,本土商业在这一次扩张潮有新特点。进驻的不再仅是传统百货店、大卖场和购物中心,而变成了复合型购物中心或主题百货业态。他指出,复合型购物中心注重营运模式、品牌组合、业态差异化,再配合特色零售店铺的策略,形成独特的商户组合,保证了购物中心整体鲜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