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1-11 08:17 来源:网络资源
多元化业态“组合拳”出击
随着消费升级带来市场细分,消费结构的发生变化,单一业态的生存方式正在逐步被摒弃。2011年,多业态、多元化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本土零售企业的拓展。
从广百股份去年底在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广场开出“GBF风尚·广百”,到近期独立打造的广百购物中心、广百超市、广百电器,一向作为广百百货配套内容之一的广百超市,也首次以独立门店的形式在肇庆亮相。广百集团董事长荀振英指出,如果未来有合适物业,广百超市、广百电器都会继续独立开店,这意味着,继广百百货、新大新、新一城购物中心后,广百货未来将有6种业态拓展。
无独有偶,华润万家也一改以往只有大型综超这单一业态在广州拓展的步伐。其首家高端超市Ole’将在7月进驻广州太古汇,而作为Ole’的副牌Blt精品超市,则将在今年年底有望落户太阳新天地购物中心。另外,华润万家首次涉足的太平洋咖啡也在广州开出首店。有业内人士指出,接下来华润集团旗下的连锁式健康与美容零售品牌、连锁酒窖等新业态,将会在华南地区陆续开业。而记者粗略估算,包括便利店、综合超市、高端超市、欢乐颂购物中心、酒窖、咖啡、健与美零售,目前华润万家投入运营的业态内容几乎接近15个。
“在新进的项目中,大家都喜欢组成多元化业态的‘联合舰队’进行竞争,这是消费升级、市场细分带来的结果。”马瑞光指出,华润万家的多品牌战略出击,是目前新的竞争形势下的缩影。这种多业态协同既是优势也是挑战,如果能处理好多业态协同的问题,就可发挥1+1>2的效应。
“商业+地产”两条腿走路
今年不少洋品牌“败走麦城”的最大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租赁合同到期续签,部分门店承受不起租金大幅上涨而忍痛关店。近日,Wind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乃至未来2~3年,零售业还将迎来门店物业租赁大批到期,续租成本上涨甚至超过100%。
“在这种情况下,外资零售巨头也想拿地自建商业物业。但迫于国内在拿地、报批等政策的限制,多数外资在华自建物业扩张并不能如愿。”广州市商业经济协会副会长彭强指出,在这场较量中,本土零售企业扳回了一局,因内资企业熟悉当地政策,拿地、报批等程序运作“轻车熟路”。“广州亚运后新开的商业物业,基本是由本土龙头或港资完成,外资品牌进入广州均必须与这些业主合作。”彭强表示,为了顺利拿项目,外资零售商往往采取结盟“本地蛇”的策略迂回行进,本土零售企业在商业项目上也有更多话语权。
采用“商业+地产”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已成为目前诸多本土企业的共识。实际上,零售商的这股拿地浪潮可追溯自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众多的国内外零售企业纷纷选择在中国自建物业,涉足商业地产项目,期望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收入。然而,随着经济的全面回暖,水涨船高的租金压力使得今年零售商的这股拿地热情不降反升。
“我们主要是考虑租约到期后,租金的不可确定性风险才增加自有物业,目的是为保持效益的持续性。”王府井百货副总裁杜宝祥曾表示,今年王府井提高自有物业持有比例将达50%。据悉,今年5月,王府井已斥资逾2亿元购买长沙王府井商业广场,这是继去年12月收购成都王府井后,其在半年内第二次出手购入外埠物业。华润万家也宣布,进军商业地产标志性项目“欢乐颂”后将开大开发力度,计划未来5年内,欢乐颂计划拓展到15~20家。此外,广百股份、茂业百货、天虹商场也都宣布,今年将增加商业物业持有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