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店生存状况堪忧 三种转型方式迎战“综合体时代”

时间:2011-11-17 08:13  来源:网络资源

  作为与购物中心身份平等的业态,百货店的生存状况却远不及前者。近年来,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更让购物中心成为人见人爱的“香饽饽”,在地产高速增值的同时获得多家知名品牌青睐。与此同时,百货店却由于业态种类普遍单一等原因难以做大做强。专家认为,百货店今后必须做出转变,迎战“综合体时代”。

  转变方式一:进入购物中心

  适用类型:小体量/连锁百货店

  在购物中心业态蓬勃发展之时,进入购物中心充当主力店,无疑是小体量百货店最简便易行的方式。

  “就"大而全"一点而言,购物中心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对百货店来说,进入到购物中心不需要做太大改变或转型。而另一方面,百货店也可以填补购物中心的一些品牌缺口。”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认为,与购物中心进行业态组合,各尽所长,不仅可以保留百货店的经营特色、实现“主体化”,还可以与购物中心共享消费者资源。

  然而,并不是所有百货店都适合入驻购物中心。业内人士认为,体量在5万平方米以下的小体量百货店是入驻购物中心的主力军。如经营面积在4.5万平方米的hQ尚客百货、两万平方米的百盛美罗城店及3万多平方米的太平洋百货五棵松店等。

  此外,连锁型百货店与购物中心签订协议“捆绑入驻”,也是百货店发展的一条捷径。而如果百货店与购物中心刚好同属一家集团,事情则会变得更加顺风顺水。如北京华联万柳购物中心的主力店BHG时尚百货与购物中心同属北京华联集团。如今,BHG百货在全国总共有22家店,其中有14家落户北京。

  转变方式二:跨界商业地产

  适用类型:资金充裕的大型百货店

  对于体量在8万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而言,跨界商业地产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购物中心投资者在商业地产领域赚得盆满钵满,无论经营状况如何,只要“开业”就会有不菲的资产增值。

  商业咨询师刘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购物中心每平方米的拿地成本约为1000-2000元,建筑、装修、招商等成本为每平方米3000元,总价约为每平方米5000元。而一旦购物中心开业,每平方米估价一般都会在1.5万元左右。资金运转周期不超过五年,而现金流却能增加两倍。而另一方面,苦心经营数年的百货店,即使是行业佼佼者,每年的销售额增幅一般也不会超过20%。因此越来越多的百货店开始尝试自持物业。

  然而,百货店自建物业与地产商转型做经营一样,都面临转型带来的不适应。郭增利认为,百货店自持物业,也就是跨领域去做地产,可能会影响其在零售经营领域的专心程度。“跨界商业地产这个现象的确存在,但它只适合少数资本充裕、具备扩张实力的百货店,而不应该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