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行业巨头集体变轨后的五大展望(2)

时间:2012-01-05 14:12  来源:网络资源

  展望3

  零供走到变革十字路口?

  日前,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决定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整顿最大单店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门店数超过20家,且2011年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包括规范零售商收取使用促销服务收费行为、禁止各种违规收费行为等。

  这份文件让供应商们悲喜交加。喜的是也许五部委发文会使整顿乱收费变成现实;悲的是大型零售商强大的渠道掌控力让供应商难以说“不”。

  自五部委发文后,记者连续接到供应商的投诉举报电话,其纷纷反映这类文件恐怕无法变成现实。他们同时表示,如果其所供货的超市依旧按照原有方式收费,其将采取相关法律手段。

  业内人士指出,零供关系将依旧尖锐,今年可能会降至冰点。超市企业应处理好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毕竟超市行业不是“靠天吃饭”。

  展望4

  农超对接仍是业界焦点

  商务部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组织引导大型超市进行产销对接。希望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最终让消费者购买到价格更低、品质更好的商品。农超对接俨然成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救助机制,京城各大超市都在做农超对接项目。

  同样的农超对接产品,在不同的超市售价也不尽相同,有的达到近三成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超市采购经理曾表示,相同商品在不同超市价格不同是正常现象,这也是商家的营销手段,如果其价格相差两成以上就属“不正常”。 专家指出,同样的农超对接产品,价格却有些不透明。

  展望5

  是收权还是放权?

  随着家乐福、沃尔玛、Tesco乐购和麦德龙四大外资零售巨头换帅,业界在分析原因认为,收权、放权的权衡很可能是外资超市在华发展的胜负手。目前,大多数超市企业都在收权。

  家乐福中国区总裁罗国伟是采购出身,其任职期间对家乐福中国市场的影响巨大。他对家乐福中国区进行了集权化改革。

  沃尔玛自入华开始,一直采取总部直管模式运营。不过,自去年开始,沃尔玛中国开始实行将采购权下放:除深圳采购总部掌管全国供应商外,商品的进场、定价和促销谈判等权力都下放到各大区。日前,沃尔玛在中国建立了合规部门,这也被业界看做是沃尔玛中国重启中央集权模式的信号。物美也借大区化管理收权。

  某大型连锁超市高管表示,企业按照自身情况选择收权或放权,但从目前看来,还是收权比较适合企业的发展,今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