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ALDI超市:体会零售的真正本质

时间:2012-06-05 08:14  来源:网络资源

  我在创业的过程当中,因为联商网而研究零售业,在全球的无数的零售商中,德国的ALDI,对我的影响最大。

  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就开始研究这家公司,它让我非常吃惊。我在互联网上尽量将关于他们的材料都找出来,还和一个ALDI公司前董事进行了沟通。这家公司让我对企业经营的理解,甚至对人生的一些东西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ALDI是一家德国的超市连锁零售商,创始人是两兄弟。ALDI的店面非常小,500到700平方米左右,单店的单品数量也有限,大概是500个。而推崇一站购足的沃尔玛,一个门店的单品可能超过了20万。

  2009年度的福布斯的富豪排行上,第一是比尔盖茨,第二是巴菲特,ALDI他们两兄弟都进入到前十位。当年,比尔盖茨个人财富是400亿美金,他们两兄弟加起来超过了比尔盖茨。小小的ALDI所创造的财富是惊人的,但是他们公司非常低调。他们有一个原则,就是公司从最高层到最底层的员工都禁止接受媒体的采访。所以,如果你去互联网上搜索他们两兄弟的照片,几乎是没有的。福布斯杂志当年为了拍两兄弟的照片,在德国待了两个月,还是一无所获。从这家企业,我体会到企业真正的本质。

  商业本质:价廉物美

  整个商业的本质价值所在就是物美价廉。“物美”这个概念,肯定是指商品品质非常好;“价廉”就是价格便宜起来。那么两个东西统一起来就是价值,而价值公式的分子是质量,分母是价格。如果你质量越好,价格越便宜,性价比一定越好,这是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很朴素的常识。

  我们很多做零售的有时候会忘记这个分子,就是关于质量的定义,而去关注价格。我们有很多的价格竞争,包括今天很多的零售商在做自有品牌,但中国企业做自有品牌的时候,放弃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质量原则。自有品牌的质量非常糟糕,只关心价格,做自有品牌就要价格便宜。错了!

  首先你必须要有好的质量,在这个前提下,你再去追求价格。ALDI就是这么做的,他有500个单品,每一个单品的质量跟在德国市场上卖的一流品牌产品一样好,乃至是更好。

  德国是商品质量检验非常严格的国家,第三方独立的质量检测往往表明ALDI的东西比一流产品只会好不会差。在一流质量的基础上,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把价格降下来。ALDI将这样的经营准则坚持了几十年,无人能敌。沃尔玛以前进入德国,后来又退出,因为竞争不过ALDI。

  物美价廉,低价是杀手锏。我们来分析价格构成。假设一罐可乐的市场零售价格是4块钱,其实是由4个部分来构成的:第一进货成本;第二运营成本(包括人员店铺等等);第三税收(被国家拿走);第四股东分红。简单起见,假设一罐饮料采购成本1块钱、运营成本1块钱、税收1块钱、股东分红1块钱。为了寻求真正的低价,ALDI这四部分都在降。这跟传统的商业思维逻辑产生了巨大的背离。MBA的课堂上告诉我们太多的商业逻辑和方法,但是ALDI几乎都说了“NO”。

  首先,降低进货成本。ALDI只卖自有品牌的东西,不卖其他品牌的商品。ALDI在全球范围寻找生产商,按照一流品牌的产品品质生产,但是贴ALDI自己的品牌。ALDI认为1块钱进价的饮料,真正的生产成本可能只有2毛钱,更多的成本其实不是生产环节的:可能是被CCTV拿走了2毛钱广告费、被姚明代言拿走了1毛钱、公司高管的飞机头等舱五星级酒店、形形色色的市场活动等等,最终都会加到这罐可乐的进货价格上去。ALDI认为这是不合理的,顾客不应该为CCTV买单,不应该为姚明买单。所以,他希望采购的是裸体产品,他要的是产品本身,不附加任何品牌溢价,所以ALDI商品的进价成本就天然地比其他零售商要低。

  其次,降低运营成本。比方说MBA课程告诉我们,零售商最重要的是选址,位置是第一位的。他说不,他觉得那些租金是不对的,最后都会加到那罐饮料的零售价格里。所以,他选偏僻的地方,把租金降下来,ALDI的门面装修也非常的朴素,同时把零售价格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