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超市生鲜的“任督二脉”(2)

时间:2012-07-10 08:16  来源:网络资源

  美特好“大生鲜”之路

  □ 李海滨(美特好连锁超市执行总裁)

  山西美特好2007年至2009年,尝试生鲜自采。先从疏果自采入手,尝试着到自由市场进行采购。由于商品从小商贩那里采货进来,我们不懂商品结构,商品损耗无法控制,利润额低下。

  从2008年开始,我们开始掉头,筹建自己的生鲜采购基地,开始建设自己的物流。

  2009年,美特好对整个供应链体系进行再造,在经营道路上以品类结构为导向,优化中间环节,向上游延伸,开发原料采购基地,建立自己的种植、加工基地,从源头的原材料进行控制,注重原料采购基地到自身加工售卖整条供应链控制的自主经营,开创自有品牌,从而掌握行业内的话语权。随着物流中心的落成、投入使用,我们以此为契机,美特好生鲜自营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从生鲜经营的整个过程分析来看,要做到生鲜自主经营,离开了基地建设,离开了物流,自营就是一句空话。自营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提高生鲜产品附加值的过程,其表现形式为由原料到产品,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过程。从2008年开始,我们先从水果、蔬菜入手建立基地,通过上游延伸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商品毛利率,降低商品损耗。

  我们与大型合作社直接采用合作方式,直接下定单,合作社按订单采摘,其成员按照订单标准筛选,再把各自采摘的疏果汇集到当地合作社的集散地,由集散地进行二次筛选,再放入固定载具,运输到我方生鲜物流,这种合作方式肯定保证了疏果的质量,损耗大量降低;第二个是订单农业式采购,先确定需求产品品种,再确定品种的种子来源,然后确定它的种植田间管理;市场采购作为源头采购的补充部分,其主要拾遗补缺,作为基地采购商品的补充;四是自建基地,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2010年11月份,美特好自筹资金与国家农业示范县山西省太谷县合作,建立“千亩大棚基地”,投资近2000万元,共计200座温室大棚,现已投产82座,种植的品种主要有西红柿、西葫芦、黄瓜、茄子等品种,产量达1000吨左右,另外我们还与山西巨鑫农业种植公司达成协议,由巨鑫公司进行订单种植,美特好进行收购。

  目前,美特好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未来两年美特好店数将达到百余家。预计到2014年我们基地直采额将比目前增3倍。

  三四线的蔬果自营之道

  □ 郝建萍(邯郸阳光超市副总经理)

  阳光超市,地处三线城市邯郸。但目前的市场竞争形势仍然险峻,国内外大型的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三四线城市,目前邯郸已经开了两家沃尔玛、家乐福。

  为确保竞争优势,我们选择蔬菜、水果为突破口进行经营,由于是三线城市,做蔬果自营面临很多难点,比如农副产品销售量小,形不成规模,尤其是水果从原产地采购的难度大,由于土壤、水分、气侯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产地,同样的品种,要想保证品质,就需要从原产地进货,但是由于企业规模比较小,销售数量比较少,在自营上面感觉到从产地进货难度比较大;虽然与农业合作社的合作是非紧密型的,但合同约束力比较低,农户在产品比较多、销售正常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我们的正常供应,但如果在产量比较低的时候,有人出高价,正常供应往往不能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批零兼营,提高销量,扩大外采半径。2009年我们成立了阳光超市水果批发部,设在邯郸市最主要的蔬果批发市场,几年下来,水果批发部和全国主要水果产地的多个农业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直采商品批零兼营,不仅扩大了基地直采的上游销售及影响,同时使我们的水果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源头优势,扩大了市场的份额。也由于拓展了批发渠道,扩大了基地直采商品的销售,促进我们的农超对接工作进一步、更深入地开展。

  同时,在和农户合作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和农民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农产品基地遭到了自然灾害或者市场工序失衡时,我们总能挺身而出。例如2010年,肥乡县西瓜丰产,但由于对市场了解不够,市场供大于求,西瓜价格一路走低,我们组织了专人到田间收购,不计采购成本,负毛利在超市销售。通过这种做法,我们密切了与农户的合作关系,由原来的疏散型到现在的非常紧密,农民愿意跟我们合作,感觉我们靠得住。

  蔬果自营是推动三四线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农超对接是蔬果自营的保障,是阳光超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加强蔬果自营的关键点是毛利和损耗,加强商品质量监管,建立农产品溯源机制,首先对合作社加大技术支持的力度,保证质量,然后我们还将继续拓宽中国的采购销售渠道,开发新的销售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