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8-14 08:10 来源:网络资源
便利店3.0时代
从1987年第一家便利店亮相广州,便利店市场发展经历了多种形式。第一代便利店可以说就是从杂货铺衍生而来的24小时小超市,后来发展到以速食鲜食为主的连锁便利店。而专家认为,现在便利店正进入3.0时代,迈入人群细分的品牌服务阶段。
目前,以外资为代表第三代便利店纷纷推出人性化服务。例如,7-11强化店铺餐饮休憩空间;全家在成都新店增设休息区,提供WIFI上网等个性化服务。
内资企业似乎也嗅到了危险的气味。
“如果不能积极创新,市场份额迟早会被吞食掉的。”贾军波说。
贾军波表示,国大36524今年将积极开拓一类商圈。所谓一类商圈就是指高端商务区、住宅区。对于一类商圈的高租金问题,他认为,在其他成本(人工、电费等)不变的情况下,营业额上升的比例将大于租金上升的比例,盈利能力会更强。
试水高端的上海联华快客也有不错的表现。上海联华新闻发言人孙明称,目前上海联华快客的高端便利店的日均营业额已经达到6000元,单日营业额最高超过10000元。这一数字在便利店的经营上还是不错的成绩。
孙明还认为,便利店应当在便利、即时上多做文章,向中高端转型或许将是未来的方向。
然而走向高端,7-11等外资便利店似乎做得更“彻底”。7-11进入中国就把眼光瞄准高端商务区和写字楼。目前北京的7-11便利店聚集在东城和朝阳等商业中心,在上海7-11更是把店安在了寸土寸金的徐家汇。罗森对于100多万的租金毫不放在眼里,努力将店面放在人流多的商业区。
一味走高端,在当前租金、人工等各种成本都飞速上涨的背景下并非万全之策。 “高端并不能成为便利店发展的终极方向。”上海良友金伴总裁邱文胜就认为,相比大卖场客户较高的稳定性而言,便利店更多在于便利性。有些开在居民小区的便利店的投入产出比并不比市中心区域差,而且营业也比较稳定。
因为背靠母公司——上海最大的粮食经营企业良友集团,良友金伴在大米、面粉、食用油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邱文胜告诉记者,良友金伴的选择更加靠近居民区。此外数据显示,在南京市场经营多年的苏果便利,1400多家店也是多分布于居民区。